时间: 2025-05-02 07:1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12:25
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
野望天何惨,徒行老更难。
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
战伐空悲感,风凄戍角残。
往年走过雁门的道路,霜气逼近了征马的鞍具。
远望大地,天空何其惨淡,孤独地行走,年老的人更是艰难。
人烟隔着水面静悄悄的,鬼火在沙地上闪烁寒光。
战乱让人空感伤,风声凄凉,戍楼的角声也显得残酷。
谢榛(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仲明,号梦阮,山西太原人。其诗风清新俊逸,常反映边塞生活与民族情怀。
这首诗写于战乱时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与人间苦难的感叹。雁门关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诗中体现了对边疆生活的深切感受和对战争的厌倦。
《雁门》一诗采用了边塞诗的传统,描绘了战乱带来的苍凉与悲苦。首句“昔年雁门路”唤起过去的回忆,雁门关的历史背景让人想起无数的征战故事。接下来的“霜气逼征鞍”不仅描绘了严寒的冬日场景,也暗示了身处战场的士兵在严酷环境下的艰难与孤独。第三句“野望天何惨”以“惨”字传达出诗人对广袤荒野的惋惜,野外的苍凉与天空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渺小和无助的感觉。“徒行老更难”更是点出了年老行走的艰辛,隐喻着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感慨。随着诗情的推进,“人烟隔水静”将人群的稀少与隔绝感凸显出来,增加了孤独的氛围。而“鬼火照沙寒”则引发了一种不安与恐惧,暗示着潜在的危险和凶险的战场环境。最后两句“战伐空悲感,风凄戍角残”总结了全诗的情感,战乱带来的悲伤和凄凉,戍楼的号角声响起,似乎是对战争无情的控诉。
全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冷峻景象和战争带来的孤独悲凉,反映了诗人对战乱和人生命运的深切思考,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雁门”指的是哪个地理位置?
诗中“徒行老更难”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鬼火”有什么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