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微雨》

时间: 2025-05-04 10:39:45

诗句

要知微雨密还疏,空里看来直是无。

不被波间三两点,阿谁见破妙工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9:45

微雨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要知微雨密还疏,
空里看来直是无。
不被波间三两点,
阿谁见破妙工夫。

白话文翻译:

要想知道微雨是稠密还是稀疏,
从空中看去仿佛是没有的。
不被水面上的几滴雨打破,
谁又能看出这其中的精妙之处呢?

注释:

  • 微雨:细小的雨,指的是柔和轻盈的降雨。
  • 密还疏:稠密与稀疏,形容雨的浓淡程度。
  • 空里:从高处,空中。
  • 波间:水面上的波纹,指雨滴落在水面上形成的波纹。
  • 阿谁:谁,表示疑问。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雨”的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与情感、景象、哲理相联系,杨万里的此作则通过细雨引发对自然与人事的思考,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腻观察的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以清新、自然、真实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透着哲理和人情,关注细微的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诗人常常以自然为题材,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微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微雨》通过对细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深邃。诗的开头两句“要知微雨密还疏,空里看来直是无”传达出一种对细雨模糊不清的感受,细雨在空中轻柔飘洒,似乎让人难以分辨其稠密与稀疏。接下来的句子“不被波间三两点,阿谁见破妙工夫”则将这一意象深化,细雨落在水面上,形成的波纹与水的宁静相互交融,几滴雨水的存在在波动中显得微不足道,而这种“妙工夫”正是自然的精妙之处。整首诗意在让人反思人对自然的感知与理解,细雨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透过细雨,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引发了对生命、存在的深思,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独到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探讨微雨的性质,设问引入,引发读者思考。
    • 第二句:描绘从高处看细雨的模糊感,强调其难以捉摸。
    • 第三句:指出细雨落在水面上,波纹的细微变化,体现其存在的微弱。
    • 第四句:反问谁能识破这种自然中的微妙,展现自然的深邃与复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微雨与人事进行比喻,表达细腻的观察。
    • 反问:通过反问增强诗句的思考深度。
    • 对仗:前后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细雨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自然的微妙与人类感知的局限,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微雨:象征着细腻与柔和,代表着生命的细微与温柔。
  • 波间:体现自然界的动态变化,象征着生活中的细微波动。
  • 空中:代表更高层次的视野,象征着对生活的更深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要知微雨密还疏”是什么意思?

    • A. 细雨是浓还是稀
    • B. 细雨已经停了
    • C. 细雨很大
    • D. 细雨很小
  2. 诗中提到的“波间”指的是什么?

    • A. 水面上的波纹
    • B. 风吹过的声音
    • C. 天空的波动
    • D. 地面的波纹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李白的《夜泊牛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雨的意象,但侧重于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而杨万里的《微雨》则更侧重于细雨带来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两位诗人在雨的主题下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相关的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龚宣教世基 其二 雨中有怀 上湖南孙漕四首 和周少晳咏梅韵五首 和徐志父道中池亭独游之什二首 吴武氏表兄 寿湖南汪仓十首 岁晚寄罗舜举 宿田舍遇雨 江上舟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虫字旁的字 离析分崩 龍字旁的字 表态 身字旁的字 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躭捱 恒舞酣歌 买酎 明推暗就 兴戎动众 包含愤的成语 采字旁的字 拈花摘叶 尔耳 下宫 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