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6:33
作者: 钱起 〔唐代〕
太清霁云雷,阳春陶物象。
明牧行春令,仁风助升长。
时和俗勤业,播殖农厥壤。
阴阴桑陌连,漠漠水田广。
郡中忽无事,方外还独往。
日暮驻归轩,湖山有佳赏。
宣城传逸韵,千载谁此响。
在晴朗的春日里,天气清新,云彩和雷声都显得格外明朗。春天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蓬勃生长。时节和顺,民俗勤奋,农民在田地里播种着希望。阴影中的桑树和田埂相连,广阔的水田一片生机。郡城里一时没有公务,我便独自前往乡间游玩。黄昏时分停下归程,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宣城的韵味绵延千载,谁能留下这样的回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钱起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为题材,注重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是钱起在响应张荆州巡农时所作,描绘了春天农耕的景象和自然美。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农业的重视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和田园风光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表达了对农田耕作的关心与热爱。开篇以“太清霁云雷”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朗的春天,展现出春天的气息与生机。接着通过“明牧行春令,仁风助升长”描绘了春风的温暖和万物的生长,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
诗中“时和俗勤业”一句,点明了农民勤劳的精神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体现出一种对农业生产的赞美。随着诗的深入,“阴阴桑陌连,漠漠水田广”,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乡村的宁静与广袤,展现出一种安逸的生活情态。
最后,诗人通过“日暮驻归轩,湖山有佳赏”表现出一种归隐自然、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的结尾提到“千载谁此响”,更是引发读者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农耕景象为主线,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传递出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仁风助升长”中的“仁风”意指什么?
A. 和煦的春风
B. 凶猛的风
C. 寒冷的北风
诗的最后一句“千载谁此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大自然的赞美
本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
A. 战争
B. 农耕与自然
C. 城市生活
答案: 1.A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