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寓言二首》

时间: 2025-05-07 06:36:29

诗句

太虚无实可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

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6:29

原文展示:

寓言二首
作者:王安石
太虚无实可追寻,叶落松枝谩古今。
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自有疑心。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虚无的东西是无法追寻的,像树叶从松枝上飘落,随意地穿越古今。如果能看到桃花盛开的美好境地,虽然没有怀疑,但内心依然存在疑虑。

注释:

  • 太虚:指虚无,空无的状态。
  • 无实:没有实质的东西。
  • :随意、胡乱。
  • 古今:古代与现代。
  • 桃花:桃花常象征美好、幸福,也可以引申为理想境界。
  • 圣解:指高深的理解或领悟。
  • 自有疑心:自己心中仍然有疑虑。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提及的“桃花”可以联想到《桃花源记》中理想的桃花源,象征着人们向往的和谐、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融入社会现实与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时值政治动荡及个人生活的困扰,诗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虚无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王安石通过“太虚无实”的描绘,表达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诗中“叶落松枝”一语,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无常,古今之间的变化让人感到无所适从。而“桃花”的出现,则是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虽然“生圣解”,但似乎又夹杂着一丝对理想的怀疑与不安。全诗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了深邃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太虚无实可追寻:虚无的事物是没有实体的,无法真正去追求。
    • 叶落松枝谩古今:树叶随意地从松枝上落下,暗示着岁月的变迁,古往今来皆如此。
    • 若见桃花生圣解:如果能看到桃花盛开的美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
    • 不疑还自有疑心:虽然没有怀疑,但心中依然充满疑虑,反映出内心的矛盾。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叶落松枝”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句式工整,古典诗词的特征,使诗句更加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虚无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与疑虑。

意象分析:

  • “太虚”:象征着空虚、虚无的哲学思考。
  • “桃花”:象征着美好理想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虚”指的是什么? A. 实在的事物
    B. 虚无的状态
    C. 自然现象

  2. “叶落松枝”用来比喻什么? A. 时光流逝
    B. 自然景象
    C. 情感变化

  3. 诗人对桃花的理解是什么? A. 美好的象征
    B. 不真实的幻想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王安石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以发现,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但王安石更注重对内心矛盾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激昂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苏幕遮 柳眼 苏幕遮二首 其一 苏幕遮 咏枕 苏幕遮 苏幕遮 杏燕画帧 苏幕遮 红蓼花 苏幕遮 绣球花 苏幕遮 夏日荷亭即事 苏幕遮 苏幕遮 其二 残阳既暮,夜色凄沉,时太炎逝世数月矣,爰成此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耳刀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女桑 穴宝盖的字 死生契阔 花貌蓬心 涌触 牙字旁的字 无地自处 包含蝎的词语有哪些 眇眇忽忽 包含董的词语有哪些 两点水的字 分水闸 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语短情长 朴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