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4:49
云从锺山起,却入锺山去。
借问山中人,云今在何处。
云彩从锺山上升起,却又重新回到锺山。
我问山中的人,云彩现在在哪里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隐含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云雾变化的关注。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愚,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政治改革,并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以诗词和散文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诗中通过云的升降,表达了对自然循环的感悟。
《即事二首》中的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景象的独特视角。诗的开头“云从锺山起”,描绘了云彩从山中升起的场景,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接着“却入锺山去”,云彩又返回山中,形成了一种循环的自然现象。此种变化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无常,也暗示了生命的起伏与循环。通过“借问山中人”,王安石巧妙地引入了人与自然的对话,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讨。整首诗虽然短小,却蕴含了深厚的哲理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令人深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通过云的升降,隐喻生命的起伏,展现了对存在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云从锺山起”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借问山中人”这句中的“人”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探索。但王安石更注重自然的变化,而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