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2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24:54
早夏青龙寺致斋凭眺感物因书十四韵
作者: 权德舆 〔唐代〕
晓出文昌宫,憩兹青莲宇。
洁斋奉明祀,凭览伤夐古。
秦为三月火,汉乃一抔土。
诈力自湮沦,霸仪终莽卤。
中南横峻极,积翠泄云雨。
首夏谅清和,芳阴接场圃。
仁祠閟严净,稽首洗灵府。
虚室僧正禅,危梁燕初乳。
通庄走声利,结驷乃旁午。
观化复何如,刳心信为愈。
盛时忽过量,弱质本无取。
静永环中枢,益愧腰下组。
尘劳期抖擞,陟降聊俯偻。
遗韵留壁间,凄然感东武。
清晨走出文昌宫,停留在这青莲的庙宇。
洁净的斋饭恭敬地奉献给神明,凭窗远望,感伤古今的变迁。
秦朝已成为三月的火焰,汉朝只剩下一捧黄土。
强大的权力自此消逝不见,霸主的威仪最终沦落卑微。
中南的高峰巍峨耸立,青翠的山林中云雨交错。
初夏的时节清新和煦,芳香的阴影延伸到田园。
仁爱之祠静谧而洁净,跪首于此洗净灵魂的府邸。
虚静的禅室中僧人正修行,危崖上的燕子初时孵化。
繁华的地方声势喧闹,马车在旁午时停留。
观照变化又能如何,剖心之信才是根本。
盛世时光转瞬即逝,弱小的本质无以自取。
宁静永驻于心中,愈显腰间的纤弱。
尘世的劳碌期盼振奋,升降之间聊以自适。
留下的余韵挂在墙间,凄然感叹东吴的遗事。
权德舆,字仲宣,唐代人,生活于盛唐时期,曾任地方官职。他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权德舆的作品常常融入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写于早夏,作者在青龙寺中静坐,感受自然的清新与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世的思考。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早夏青龙寺致斋凭眺感物因书十四韵》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青龙寺中,凭窗眺望,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丽,同时又无法摆脱对历史变迁的思索。开头的几句清晰地描绘了宁静的环境,文昌宫的晨曦,青莲寺的静谧,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受。
随着诗歌的深入,作者逐渐转向历史,提到秦汉的兴衰与权力的变化。诗中提到“秦为三月火,汉乃一抔土”,这里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权力的强大与最终的消逝,展现出一种无常的哲学思考。
接着,诗人对初夏的描绘充满了生机,芳香的阴影与宁静的寺庙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转的美好。然而,作者又通过“盛时忽过量,弱质本无取”来提醒自己,不应沉迷于繁华,反而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醒。诗歌最后的“遗韵留壁间,凄然感东武”,则是一种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作者的深邃思想与艺术追求。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历史与自然的交融,反映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哲学的探索。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历史的对比,表达了对盛世的珍惜与对过往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权德舆的《早夏青龙寺致斋凭眺感物因书十四韵》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诗中提到的“秦为三月火,汉乃一抔土”表达了什么样的历史观?
A. 历史是永恒的
B. 权力的兴衰是无常的
C. 人生应追求名利
D. 文化是永恒的
诗中“仁祠閟严净”中“仁”字的含义是什么?
A. 富贵
B. 仁德
C. 智慧
D. 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