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5:01
玉团儿 其三
作者: 周岸登 〔清代〕
客衣不耐吴棉薄。
雁声远鹃声又恶。
柳拜楼心,花底帘额,
寻梦无着。
饶他足茧丝偏缚。
醉醒半随人惋愕。
孔漏虫天,年穷鹤语,
愁款觥酌。
这件客衣不耐穿,吴地的棉布太薄。
远处传来雁声和令人厌恶的杜鹃声。
柳树在楼心低头,花儿在帘额下摇曳,
寻梦却无处可去。
即便他有脚茧,也被丝线缠住。
醉醒之间,只能随人感到惋惜。
孔漏的虫音在天上,年已尽,鹤鸣声响,
愁苦地举杯相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生活在中国的清朝时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与个人情感纠葛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忧伤氛围。
《玉团儿 其三》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绪的诗,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开头一句“客衣不耐吴棉薄”,直接点明了身处他乡的孤独感,吴地的棉布虽轻薄,却让人倍感寒冷,隐含着对温暖的渴望。接着,诗人描绘了远处的雁声和杜鹃声,象征着远离故土的愁苦与失落。柳树和花的描写则传达出一种柔美而又脆弱的气质,与诗人的内心状态形成呼应。
“寻梦无着”一句,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梦境的追求,却又无法触及的无奈。饶他“足茧丝偏缚”,即使有经历的痛苦也难以挣脱束缚,表现出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随后,诗人用“醉醒半随人惋愕”展现了人在酒醉与清醒之间的迷茫与失落,似乎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无奈与惋惜。
最后两句“孔漏虫天,年穷鹤语,愁款觥酌”,将时间的流逝与人际的疏离感结合,虫鸣声和鹤语的对比,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愁苦的情绪通过“款觥酌”表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无奈与思乡之情展开,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记忆的眷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吴棉”指的是:
A. 一种厚棉布
B. 一种轻薄的棉布
C. 一种丝绸
诗人用“雁声”和“鹃声”来表达:
A. 快乐的情绪
B. 思乡的愁苦
C. 对自然的热爱
“寻梦无着”意味着:
A. 梦想一定能实现
B. 追寻梦想却无处可去
C. 梦想已经实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