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4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41:48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描绘了明月在海面上升起的景象,诗人感到与远方的亲人同一时刻共享这轮明月。情人因漫长的夜晚而感到怨恨,整夜思念着彼此。诗人熄灭蜡烛,怜惜那满室的光亮,披上衣服,感受到露水的湿润。最后,他感到无法将明月捧在手中相赠,只能回去入睡,期待梦中相会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中提到的“明月”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作思念的象征,许多诗人在分别时以月亮寄托情感。《静夜思》也是同样的主题,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张九龄在这首诗中延续了这一传统,同时也体现了唐代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情感共鸣。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容,号惭愧,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风以清新秀丽著称,内容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及思念等。张九龄的作品常常融合了政治理想与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望月怀远》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繁荣的时期。诗人在政治生活中常感孤独,因而在诗中流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表现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
《望月怀远》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整首诗构建了一幅美丽的夜景画面,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浸透了浓郁的人情味。开篇以“海上生明月”引入,勾勒出夜空中明月高悬的景象,象征着思念的牵挂。接下来,诗人通过“情人怨遥夜”描绘了因距离而生的无奈与愁苦,表现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似乎月光成了连接两人心灵的桥梁。
“灭烛怜光满”一句,蕴含着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即使月光照亮了整个房间,诗人却无法与心爱的那个人分享这份美好,心中涌起更深的思念。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则将思念的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无法相见的无奈与对未来重聚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张九龄细腻的观察力与深邃的情感。通过月亮这一意象,诗人传达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期待,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与渴望团圆的情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诗中“海上生明月”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A. 宇宙的浩瀚
B. 思念与团圆
C. 夜晚的宁静
“情人怨遥夜”中的“怨”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愉
B. 无奈与忧伤
C. 愤怒
诗的最后一句“还寝梦佳期”表达了对什么的期望?
A. 美好的未来
B. 重聚的渴望
C. 生活的安逸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灭烛(zhú)怜光满,披衣觉露滋(zī)。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不堪盈(yíng)手赠,还寝梦佳期。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