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5:21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作者:孟浩然 〔唐代〕
林卧愁春尽,
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
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
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
何惜醉流霞。
在林间卧床上,愁绪满怀,春天似乎已经结束;
打开窗户,欣赏眼前的美景。
忽然遇见了青鸟的使者,
邀请我进入赤松道士的家。
金色的灶台刚刚点燃火,
仙桃正值盛花期。
如果童颜可以保持不变,
那为何不醉倒在流动的霞光中呢?
这首诗在清明节的背景下,通过对春日的感伤与道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以“林卧愁春尽”开篇,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结束的忧虑,接着转向窗外的美景,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诗中的“青鸟使”象征着吉祥的来访,邀请诗人走入赤松道士的家,这不仅是对道家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一种清静淡泊生活的追求。
后面的描写中,金灶的火焰和盛开的仙桃象征着道家的修炼与长生不老的理想,形成了一个理想化的生活场景。最后一句“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更是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对道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青春的珍惜,体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一个理想化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境界。
诗中“林卧愁春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青鸟使”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何惜醉流霞”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