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青龙海上观潮》

时间: 2025-05-02 12:39:02

诗句

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

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洲空怨泣。

推鳞伐肉走千艘,骨节专车无大及。

几年养此膏血躯,一旦翻为渔者给。

无情之水谁可凭,将作寻常自轻入。

何时更看弄潮儿,头戴火盆来就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02

原文展示:

青龙海上观潮
梅尧臣 〔宋代〕

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
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洲空怨泣。
推鳞伐肉走千艘,骨节专车无大及。
几年养此膏血躯,一旦翻为渔者给。
无情之水谁可凭,将作寻常自轻入。
何时更看弄潮儿,头戴火盆来就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海潮的壮观景象。诗人在海边观看潮水,潮水像百川汇聚,瞬间又像鼻子吸气般迅速退去。老鱼在水中无处可守,只能随波逐流,空对着沧洲发出悲哀的哀鸣。水面上,渔船如千艘疾驰,鱼鳞和肉身被推走,而它们的骨骼却无碍地被运送。经过几年辛苦养育的鱼,一旦被渔民捕获,便成了他们的猎物。在这些无情的水流面前,鱼又能依靠什么呢?最后,诗人希望能够再次看到那些玩弄潮水的孩子们,他们顶着火盆,嬉戏打闹,浑身湿透。

注释:

  • 倒蹙:潮水向后退去的样子。
  • 鼻吸:形容潮水快速退回的样子。
  • 阁向沧洲:指鱼在水中无依无靠,向着海的深处感到孤独与惆怅。
  • 推鳞伐肉:形容渔船捕鱼的情景,鱼被捕获。
  • 无情之水:形容海水无情,不留给鱼任何生存的机会。
  • 弄潮儿:指玩水的孩子,象征着无忧无虑的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皋,宋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在海边观潮时,受到潮水壮观景象的启发,反映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青龙海上观潮》是一首生动描绘海潮壮观与生命脆弱的诗篇,诗人通过潮水的涨落,展现了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无奈。开篇“百川倒蹙水欲立”以形象的比喻呈现了潮水的力量,接着“老鱼无守随上下”,则引入了生命的无助。鱼在潮水中无处可逃,象征着被大自然支配的命运,令人感到一丝悲凉。诗中“几年养此膏血躯,一旦翻为渔者给”,则更是揭示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鱼辛苦生存的成果却在瞬间失去,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随后,诗人发出感慨,面对无情之水,鱼只能随波逐流,难以自救。而最后一句“何时更看弄潮儿”则透出一丝希望,孩子们的嬉戏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乐趣,尽管面对自然的无情,但人类依然可以找到快乐与生存的意义。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伟大,具有深远的哲理性,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川倒蹙水欲立:形容潮水如百川汇聚,准备猛涨。
  2. 不久却回如鼻吸:潮水迅速退去,像鼻子吸气般。
  3. 老鱼无守随上下:老鱼在波浪中失去依靠,随波逐流。
  4. 阁向沧洲空怨泣:鱼在无边的海洋中感到孤独与悲伤。
  5. 推鳞伐肉走千艘:渔船出动,捕捞鱼群,形象生动。
  6. 骨节专车无大及:捕捞的鱼骨骼被搬运,渔民的收获。
  7. 几年养此膏血躯:鱼在海中辛苦生存多年。
  8. 一旦翻为渔者给:鱼的生命瞬间变成渔民的收入。
  9. 无情之水谁可凭:面对无情潮水,鱼无处依靠。
  10. 将作寻常自轻入:渔民对潮水的态度,视其为常事。
  11. 何时更看弄潮儿:渴望再次看到孩子们的嬉戏。
  12. 头戴火盆来就湿:孩子们玩水时的欢乐场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水比作鼻子吸气,生动形象。
  • 拟人:老鱼的“怨泣”赋予鱼类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通过潮水的壮观与渔民的捕捞,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无情的自然面前生命的无奈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水: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老鱼: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无助。
  • 渔船:象征人类对自然的占有与掠夺。
  • 弄潮儿: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川倒蹙”形容了什么现象? A. 潮水的涨落
    B. 渔民的捕鱼
    C. 孩子的嬉戏

  2. “老鱼无守随上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助
    C. 自由

  3. 诗中提到的“弄潮儿”指的是: A. 渔民
    B. 孩子
    C. 鱼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望岳》
  2.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望岳》:同样展现自然之伟大与人之渺小,但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敬畏。
  • 《登鹳雀楼》:强调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未来的希望,情感基调略显积极。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唐宋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病中夜坐 入上饶界。道中野酴醾盛开二首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其五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 其一 檃栝东坡观棋诗引并四言诗二首 壬子正月四日後圃行散四首 夜宿东渚放歌三首 送客夜归呈萧兵英县丞 明发祈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送子上弟赴郴州,史君罗达甫寺正之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为蛇画足 接碴 严防 东奔西窜 病字头的字 谇骂 犁牛髐角 肉眼凡夫 耳刀旁的字 中衣 包含邀的词语有哪些 八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风号雨泣 包含癸的词语有哪些 镸字旁的字 九转丹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