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8:31
已是山寒更水寒,
酸风苦雨并无端。
诗人瘦骨无半把,
一任残春料理看。
已经是山水更显寒冷,
酸风苦雨无缘无故地袭来。
诗人瘦弱的身躯毫无保留,
任凭残春随意安排。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其他典故,但“残春”可以理解为春天的最后阶段,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时间的流逝。这种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这首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可能身处于山水之间,感受到春天的寒意与凄凉,表达了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冷的山水和凄厉的天气,突显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孤独与无助。开头两句“已是山寒更水寒,酸风苦雨并无端”,生动地描绘出一种阴冷、压抑的自然环境,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和感官冲击。这种冷峻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强烈对比,突显了诗人的脆弱和无奈。接下来的“诗人瘦骨无半把”,用“瘦骨”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消瘦的身躯,进一步强化了他在恶劣环境中的脆弱感。而最后一句“一任残春料理看”,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无奈与接受,尽管春天即将结束,但他依然选择放任自流,静静地观察这一切。整首诗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自然的无常与人类的脆弱,表现出诗人在逆境中的无助感,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流逝的哲理思考。
诗中提到的“酸风苦雨”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温暖的春天
B. 凶猛的天气
C. 宁静的夜晚
“诗人瘦骨无半把”中“瘦骨”指的是谁的身体状况?
A. 诗人的朋友
B. 自然界的动物
C. 诗人自己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自然无常的感慨与思考
C. 对人际关系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