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登岘山》

时间: 2025-05-09 22:22:12

诗句

重九登高日,同人到岘山。

堂堂怀逸老,红树白云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2:22:12

原文展示:

重九登高日,同人到岘山。堂堂怀逸老,红树白云閒。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天,朋友们一起登上岘山。心中怀有逸兴诗情,眼前红树与白云显得十分悠闲。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九: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 登高: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 同人:同伴、朋友。
  • 岘山:指岘山,位于中国的一个名山,风景优美。
  • 堂堂:形容气派、气度。
  • 怀逸老:怀有逸兴的老者,表达一种闲适的心境。
  • 红树白云:描绘自然景象,红树是秋天的树木,白云是天空的云彩。
  • :闲适、悠闲。

典故解析: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古人常在此时登高,以祈求平安长寿。岘山作为登高的地点,象征着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传霈,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语言清新,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高的欢愉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古人对节日的重视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九日登岘山》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重阳节登高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享受秋日美景的闲适心情。诗中通过“红树”和“白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宁静悠然的意境。重阳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让人反思人生、感受友情的时刻。诗人在此时与友人共登岘山,展现出人际间的亲密与和谐,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高峰与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友情的热爱。诗人以登高为象征,暗示着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清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文关怀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九登高日:点明节日,表明时间背景。
  • 同人到岘山:与朋友一同,强调友情与共度佳节。
  • 堂堂怀逸老:表现诗人的气度与心境,隐含对老年人淡泊明志的赞美。
  • 红树白云閒: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传达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红树白云”,形成和谐的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红树与白云代表自然的美好,象征着人生的宁静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登高的行为,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赏秋色的乐趣,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九:象征长寿与团聚。
  • 岘山:代表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理想。
  • 红树:秋天的象征,代表成熟与变化。
  • 白云:象征自由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九节是指农历的哪个日子?

    • A. 八月十五
    • B. 九月初九
    • C. 十二月初一
    • D. 正月初一
  2. 诗中的“同人”指的是?

    • A. 亲人
    • B. 朋友
    • C. 陌生人
    • D. 动物
  3. 诗中提到的“红树白云”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城市的繁华
    • B. 自然的景色
    • C. 人生的烦恼
    • D. 战争的悲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描写重阳节,表现了思乡之情,而许传霈的《九日登岘山》则强调了与朋友共度的欢乐,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显孤独,后者则传递出温暖的友谊。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许传霈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重阳节文化与习俗的探讨》

相关查询

虞美人 其一 寄胡双仙世妹二闽 虞美人八首 其七 虞美人 将到家作 虞美人 虞美人 寄榆生,并谢孟劬先生自燕京邮示近词 虞美人 其二 感旧 虞美人 其四 元宵 虞美人二首 其一 虞美人 虞美人 其三 水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镫的词语有哪些 笼愡 疾言倨色 揠苗助长 包含奱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误国害民 屮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包含撼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行奁 不对头 就虚避实 又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东徙西迁 包含娘的成语 常会 边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