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9:19
岂曰无衣,不能素裳。
缝齐有锵,直韍以方。
岂曰无衣,不能素履。
絇以为戒,夙夜以无怠。
素裳戋戋,谁涉不褰。
素履几几,谁涉不止。
始也何所为,我推我宗。
恶余之无从,睢盱以为恭。
今也既宣我力,群心慝慝。
毁予以自德,曾莫肯己直。
尔我目矣,何为而眊。
聪亦云听,曾莫有告。
谋及於道,佛且乩以笑。
谓白盖黑,或者亦以赤。
行何必有足,巧言以成迹。
以我有常,从尔罔极。
翩翩者舟,在河之涘。
人待不至,亦以自济。
嗟尔君子,归欤予迟。
难道说没有衣服,就不能穿素色的衣裳吗?
缝合得整齐响亮,直直地扎上去就行。
难道说没有衣服,就不能穿素色的鞋子吗?
用绳索来做警戒,日夜勤奋不懈。
素衣薄薄,谁行走的时候不提起?
素鞋轻轻,谁走路的时候不停下?
最初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我推崇我所信仰的。
憎恨我无从下手,审慎以为恭敬的态度。
如今我已经宣示我的力量,众人心中暗自嫉妒。
诋毁我以自德,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正视自己。
你我都看得清,究竟为何而迷惘。
聪明的人也是听到了,竟没有人来告知。
谋划和道理,连佛陀都对此微笑。
说白的变黑的,或许也会变成红的。
行走何必有脚,巧妙的言辞也能留下足迹。
以我所持之常,随你不再有尽头。
轻盈的船只,在河岸边。
人们未曾抵达,也能自我救助。
可怜的君子,你何时归来,我却迟迟不见。
王令,字季方,号谦斋,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文和诗词,作品常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理思考。王令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写于王令对友人的召唤之际,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外界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诗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思考。
《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是一首充满哲理及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中以“无衣”为引子,借衣裳与生活的关系,引发对存在状态的思考。开篇的“岂曰无衣”,不仅仅是对物质的质疑,更是对精神和理想的探求。王令通过对“衣”和“履”的讨论,逐渐引入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表明即使没有外在的包裹,内心的坚定和自我价值的确立才是最重要的。
诗中多次提及“素”,如“素裳”、“素履”,象征着纯粹、真实,反映了诗人对真诚与简朴的向往。接下来,诗人以“始也何所为,我推我宗”来探讨人生的意义,表达出对自己理想信仰的坚持。诗的后半段则通过描写人与道的关系,带有一种淡淡的哲学意味,揭示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和解。
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王令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深度。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切,令人深思。
整首诗探讨了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坚定与自我价值的确立,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诗词测试:
《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令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素裳”象征着什么?
A. 华丽的衣服
B. 纯粹与真实
C. 物质的追求
D. 传统文化
诗中反复出现的“岂曰无衣”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物质的渴望
B. 对精神的追求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与陶渊明的《饮酒》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思。王令的诗更侧重于对人生态度的探讨,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