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自西园登山》

时间: 2025-08-01 19:44:05

诗句

日光射崖冰雪色,风壑传响松龙吟。

但忻耳目得所遇,不觉山高几许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9:44:05

原文展示:

自西园登山 张栻 〔宋代〕 日光射崖冰雪色,风壑传响松龙吟。 但忻耳目得所遇,不觉山高几许寻。

白话文翻译:

阳光照在山崖上,映出冰雪的色彩,风穿过山谷,传来松树如龙吟般的声音。 我只是欣喜于眼前的美景和耳边的声音,并不觉得山有多高,需要多少步才能到达。

注释:

字词注释:

  • 日光射崖:阳光照射在山崖上。
  • 冰雪色:形容阳光下的山崖如同覆盖着冰雪一样洁白。
  • 风壑传响:风穿过山谷,产生回响。
  • 松龙吟:松树被风吹动时发出的声音,形容其声如龙吟。
  • 但忻:只是感到欣喜。
  • 耳目得所遇:指眼前的美景和耳边的声音。
  • 不觉山高几许寻:不觉得山有多高,需要多少步才能到达。

典故解析:

  • 松龙吟:此处用“龙吟”来形容松树的声音,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和尊贵,用以形容松树的声音,增强了其雄浑和壮丽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约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西园登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高山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登山时的自然美景。首句“日光射崖冰雪色”以阳光照射下的山崖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明亮而纯净的氛围。次句“风壑传响松龙吟”则通过风声和松声的描写,增强了山间的动感和生命力。后两句“但忻耳目得所遇,不觉山高几许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高山的超然态度,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日光射崖”和“冰雪色”描绘了阳光下的山崖,形成了一种明亮而纯净的视觉感受。
  • 次句“风壑传响松龙吟”通过风声和松声的描写,增强了山间的动感和生命力,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欣赏。
  • 后两句“但忻耳目得所遇,不觉山高几许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高山的超然态度,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比喻:“松龙吟”用龙吟来形容松树的声音,增强了其雄浑和壮丽的意境。
  • 拟人:“风壑传响”将风穿过山谷的声音拟人化,使其具有了传递信息的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高山的超然态度,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光射崖:阳光照射下的山崖,形成明亮而纯净的视觉感受。
  • 风壑传响:风穿过山谷的声音,增强了山间的动感和生命力。
  • 松龙吟:松树被风吹动时发出的声音,形容其声如龙吟,增强了其雄浑和壮丽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松龙吟”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松树声 C. 龙吟声 D. 鸟鸣声

  2.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高山的什么态度? A. 畏惧 B. 超然 C. 好奇 D. 厌恶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日》:通过春天的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对比:

  • 张栻的《自西园登山》与朱熹的《春日》: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但张栻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高山的超然态度,而朱熹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是研究宋诗的重要参考书。
  • 《张栻诗集》:收录了张栻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张栻诗歌的权威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碧落秋风吹玉树 蝶恋花 其六 蝶恋花·观女剧 蝶恋花 荔裳席上作,用阮亭韵 蝶恋花 蝶恋花 其二 蝶恋花 立秋 蝶恋花 探梅 蝶恋花 图书馆暮归 蝶恋花 有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囊中取物 残暴不仁 直落 裕如 山字旁的字 冤仇可解不可结 貝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专款专用 落开头的成语 宝盖头的字 发抒 新结尾的成语 故人之意 黽字旁的字 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包含甓的词语有哪些 大雨滂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