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3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6:42
官中催税急如弦,
纳中还须陪费钱。
若有纰疏并糊药,
忍看捧血满庭鲜。
这首诗描绘了官府催税的急迫,如同拉紧的弦;在交税的过程中,还需要支出额外的费用。如果有任何差错,后果将会是惨痛的,令人痛心地看着满地鲜血。
作者介绍:史浩(约1040-1100),字君复,号白石,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史浩以诗词闻名,诗风清新脱俗,常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官府税收日益繁重,民间疾苦加剧的社会背景下。诗人试图通过诗歌反映当时的政治腐败与民生困境,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和对官府无情催税的不满。
《童丱须知 其六》展现了北宋时期社会的深层矛盾,诗中通过“官中催税急如弦”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官府对税收的严苛态度。这种急迫感不仅仅是对税款的催促,更是对民众生活的压迫。在这种严酷的现实面前,诗人清晰地意识到,交税不仅需要交纳本应缴的款项,还需要额外的“陪费钱”,这反映了当时官府对百姓的剥削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当“若有纰疏并糊药”时,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失误的简单描述上,而是进一步揭示了其严重性——“忍看捧血满庭鲜”。这句诗极具冲击力,暗示了因官府的苛责,导致的悲惨后果,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因经济重压而导致的血腥场景。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也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发出了强烈的控诉。
整首诗充满了沉重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反感和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揭示了官府对底层民众的压迫,表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和对民生苦难的深切关怀,反映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官中催税急如弦”,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官府催税十分温柔
B. 官府催税非常急迫
C. 官府很久没有催税
D. 官府催税不重要
诗中“捧血满庭鲜”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愤怒与悲痛
C. 安静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史浩的《童丱须知 其六》更侧重于直接的社会批判,关注的是税收与民生的紧迫关系,而杜甫则以更广泛的视角关注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两者都表现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心,但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