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9:39
原文展示:
南楼令 游冈山超峰寺
作者: 许南英 〔清代〕
路入大冈山,沿溪转几湾,看超峰萧寺山衔。
佛自无言僧寂寞,香火静,掩柴关。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閒,夕阳斜挂树林间。
与病维摩初入定,寻旧梦,学逃禅。
白话文翻译:
我沿着小路走入大冈山,顺着小溪蜿蜒转了好几个弯,看见超峰寺静静地坐落在山间。
佛陀默默无言,僧人感到孤寂,香火寥寥,柴门紧闭。
成群的鸟儿都飞走了,只有孤云悠然自去,夕阳斜挂在树林间。
我和病中的维摩诘一起进入了禅定,追寻着旧日的梦,学习逃避世俗的禅意。
注释:
- 冈山:指的是高耸的山。
- 超峰寺:寺庙的名字,坐落在高山之上。
- 香火静:指香火稀疏,表示信徒不多,氛围宁静。
- 维摩:指维摩诘,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以其机智和智慧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南英,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才华横溢,尤擅长诗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他游览冈山超峰寺时,诗人受到宁静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佛教哲学和人生意义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南楼令 游冈山超峰寺》通过描绘冈山的自然景观和寺庙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禅意的追求。首句“路入大冈山”,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清新幽静的环境,随后的“沿溪转几湾”则展现了山水的灵动与变化。诗中“佛自无言僧寂寞”一句,表达了宗教的深邃与人心的孤独,映衬出寺庙的静谧与信仰的寥寥。随着景色的变化,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无常与人事的渺小,最终与维摩诘一同进入禅定,象征着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借助自然景观传达了深邃的禅意,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孤独与超脱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路入大冈山”:引入景色,指明地点,营造出一种进入自然的氛围。
- “沿溪转几湾”:描绘游览的过程,展现了山水的灵动。
- “看超峰萧寺山衔”:寺庙的静谧与山的雄伟形成对比,令人心生敬畏。
- “佛自无言僧寂寞”:佛教的沉默与僧人的孤独,揭示了信仰的深邃与人心的渺小。
- “香火静,掩柴关”:寺庙的宁静,暗示着信徒稀少,反映了人们对信仰的疏离。
- “众鸟高飞尽”:鸟儿的离去象征着自由与无常,暗示人生的孤独。
- “孤云独去閒”:孤云的闲适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形成呼应。
- “夕阳斜挂树林间”:夕阳的意象渗透出温柔与诗意,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与病维摩初入定”:与维摩诘共同追求内心的宁静,暗示了对佛教智慧的向往。
- “寻旧梦,学逃禅”:追寻往日的理想与智慧,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孤云”比拟孤独的心境。
- 对仗: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閒”,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心的对比,探讨了孤独、信仰与内心的宁静,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超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冈山:象征高远与超脱,代表诗人追求的境界。
- 超峰寺:宗教信仰与内心的宁静相结合的象征。
- 孤云:代表孤独与自由,反映诗人内心的渴望。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称是什么?
A) 超峰寺
B) 维摩寺
C) 大冈寺
-
“众鸟高飞尽”指的是什么状态?
A) 鸟儿聚集
B) 鸟儿飞走
C) 鸟儿归巢
-
诗中与维摩诘一起做什么?
A) 游山玩水
B) 进入禅定
C) 诵经
答案:
- A) 超峰寺
- B) 鸟儿飞走
- B) 进入禅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作品,描绘自然与人心的交融。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诗,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南楼令 游冈山超峰寺》与《早发白帝城》:两者均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宗教与哲学的思考,而后者则突出人生的无常与旅途的急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佛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