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新凉夜坐》

时间: 2025-04-26 03:36:42

诗句

吏退焚香百虑空,静闻虫响度帘栊。

江头一尺稻花雨,窗外三更蕉叶风。

日日老添明镜里,家家凉入短檠中。

简编灯火平生事,雪白眵昏奈此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42

原文展示

新凉夜坐
范成大 〔宋代〕

吏退焚香百虑空,
静闻虫响度帘栊。
江头一尺稻花雨,
窗外三更蕉叶风。
日日老添明镜里,
家家凉入短檠中。
简编灯火平生事,
雪白眵昏奈此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凉爽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室内,点燃香料,心中百般思绪都随之消散。静静地听着窗外虫鸣,透过帘子传来。远处江边的稻花在细雨中摇曳,窗外三更时分,蕉叶在风中轻轻摇晃。日复一日,岁月在明镜中显得愈发苍老,家家户户的凉意逐渐渗入短小的灯光之中。生活的琐事在简朴的灯火下闪现,而我这白发苍苍的老者,却只能无奈地面对眼前的昏暗。

注释

  • :指官吏,这里指的是白天的公务活动结束。
  • 焚香:点燃香料,通常用以清心寡欲,或作为宁静的象征。
  • 虫响:虫子的鸣叫声,代表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声音。
  • 帘栊:窗帘,指窗户的装饰物。
  • 稻花雨:稻花在雨中,寓意丰收的希望。
  • 蕉叶:指香蕉树的叶子,常在南方地区,象征热带的气候。
  • 明镜:镜子,这里比喻人的容颜和时光的流逝。
  • 短檠:短小的灯具,表示灯火微弱。
  • 雪白眵昏:形容眼睛因年老而模糊,暗示衰老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涧田,晚号白云山人,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田园风光和生活琐事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诗人晚年,生活经历了许多变迁,内心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奈。诗作反映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新凉夜坐》是范成大晚年时期的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细腻观察与深切思考。诗的开头描述了吏退后的宁静,诗人焚香以求得内心的平静,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虫鸣声穿透帘栊,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仿佛在诉说大自然的轻声细语。接着,江边稻花雨的意象不仅描绘了丰收的希望,更暗含着对生活的期待与珍惜。

而诗的后半部分则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感慨,年华易逝,日复一日的生活使他在明镜中看到自己日渐苍老的面容。灯火的微弱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诗人用“雪白眵昏”形容自己的眼睛,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与对时间的感伤。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情感真挚而又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吏退焚香百虑空:官吏离去后,点香使内心的百般思虑消散。
  2. 静闻虫响度帘栊:静静地听着窗外虫鸣声透过窗帘传来。
  3. 江头一尺稻花雨:江边细雨滋润着一尺高的稻花,象征丰收的景象。
  4. 窗外三更蕉叶风:夜深人静时,窗外蕉叶轻轻随风摇曳。
  5. 日日老添明镜里:日复一日,看到镜子中自己渐渐苍老的面容。
  6. 家家凉入短檠中:家家户户在短小灯火中感受到凉意,暗示生活的平淡。
  7. 简编灯火平生事:简单的灯光映照着一生的琐事,表现生活的琐碎。
  8. 雪白眵昏奈此翁:眼睛因年老而模糊,感叹生活的无奈与衰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头一尺稻花雨,窗外三更蕉叶风”,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虫鸣声被赋予了情感,仿佛在与诗人进行交流。
  • 比喻:将明镜与岁月联系,生动表达了衰老的无奈。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夜晚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折射出诗人面对衰老与生活琐事的无奈与淡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虫鸣:自然界的声音,代表生命的律动。
  • 稻花:丰收的希望,象征生活的美好。
  • 蕉叶:热带植物,暗示南方的气候与环境。
  • 明镜:时间的流逝,象征自我的反思。
  • 灯火:生活的琐碎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吏”是指什么?

    • A. 官吏
    • B. 农民
    • C. 学者
    • D. 商人
  2. 诗中“日日老添明镜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希望
    • D. 忧伤
  3. “雪白眵昏奈此翁”中“雪白”指的是什么?

    • A. 头发
    • B. 眼睛
    • C. 皮肤
    • D. 衣服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可以将范成大的《新凉夜坐》与苏轼的《水调歌头》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但范成大更为细腻自然,苏轼则更为豪放激昂。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反映了各自独特的艺术追求和人生体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经与古诗词对比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 瞿唐怀古(以下草堂逸诗拾遗) 法镜寺 赠韦赞善别 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 行次昭陵 义鹘 朱凤行 鹿头山(山上有关,在德阳县治北) 丽人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呼即集 龜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形神不全 单徕 釒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年深月久 包含哺的词语有哪些 税产 楼帐 示字旁的字 横造 涚水 文擅雕龙 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板上砸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