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6:27
原文展示:
穷乡未省识旌旄,鸡犬欢呼巷陌骚。村媪聚观行绩布,野翁迎拜跽然蒿。泉清土沃稻芒蚤,县古林深槐臞高。珍重里儒来献颂,盛言千载此丘遭。
白话文翻译:
这片偏僻的乡村还不曾去过,却能看到旗帜招展,鸡犬相鸣,热闹的巷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村里的老妇人聚在一起观看表演,乡间的老翁恭敬地迎接,弯腰作揖。泉水清澈,土地肥沃,稻谷生长得早而丰盛,县城古老的树林深邃,槐树高耸。珍惜这些乡里的人才,他们来这里赞美歌颂,盛赞这片土地千年来的荣光。
注释:
- 旌旄:古代军旗,象征权威,也可指盛大的场面。
- 巷陌:街巷,指村里的道路。
- 村媪:村里的老妇人。
- 行绩布:表演和展示技艺。
- 跽然:跪拜的样子,表示恭敬。
- 蒿:一种植物,通常指野生的草本植物。
- 臞:瘦弱的样子。
- 里儒:村里的知识分子,通常指读书人。
- 千载:形容时间久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君实,号石湖,江苏常熟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乡村生活和人情风貌。范成大的作品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峨眉县》是范成大在游历峨眉县时创作的诗作,表现了其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诗中描绘了乡村的淳朴与自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以及对教育和文学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偏远乡村的生活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穷乡未省”开篇,既反映了自己的无知与好奇,也暗示了对这片土地的探索与向往。接着,诗中描绘的“鸡犬欢呼”与“村媪聚观”,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热闹非凡的乡村景象,仿佛让人置身于其间,感受到乡民们的和谐与快乐。
诗中“泉清土沃”展现了这片土地的富饶与生机,反映了农业社会的根本。尤其是“珍重里儒来献颂”一句,强调了知识分子在乡村中的重要性,暗示了农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整首诗在描绘乡村生活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珍视。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交融描写,诗人表现了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体现了田园诗歌的典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穷乡未省识旌旄:表达了对未曾到过的偏远乡村的向往与好奇。
- 鸡犬欢呼巷陌骚:描绘村庄的热闹气氛,展现乡民的生活情景。
- 村媪聚观行绩布:表现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 野翁迎拜跽然蒿:体现了乡民的礼仪与和善。
- 泉清土沃稻芒蚤: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优越与农业的繁荣。
- 县古林深槐臞高:展现了乡村深厚的文化积淀。
- 珍重里儒来献颂:强调对乡村知识分子的尊重与重视。
- 盛言千载此丘遭:歌颂了这片土地上千年来的繁荣与荣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泉清土沃”中,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乡村的富饶。
- 对仗:如“鸡犬欢呼巷陌骚”,展现语言的对称美。
- 拟人:乡民的行为如“迎拜”,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与礼仪。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与对知识分子的尊重,表现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体现出诗人对国家、社会和农村文化的思考与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旄:象征权威与传统。
- 村媪:代表乡村的智慧与传统文化。
- 泉清:象征自然之美,代表乡村的清新与纯净。
- 稻芒:象征丰收与富饶,反映农业的重要性。
- 槐:象征古老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鸡犬欢呼”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村庄的安静
- B. 村庄的热闹
- C. 村庄的凋敝
- D. 村庄的孤独
-
“泉清土沃”中“清”字主要指的是:
- A. 清澈的水
- B. 清新的空气
- C. 清白的心
- D. 清晰的思想
-
诗中“珍重里儒来献颂”的意思是:
- A. 知识分子不重要
- B. 知识分子受到重视
- C. 知识分子离开乡村
- D. 知识分子在城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理想中的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田园风光与宁静生活。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峨眉县》与李白的《庐山谣》:两首诗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范成大更注重乡村生活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强调壮阔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