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4:13
挽汤仲能二首
讣至聋三日,悲来赎百身。
太丘州里化,伯起子孙贫。
零落欧门士,消磨濮议人。
殷勤赍掬泪,一洒素车尘。
讣告传来时已经过了三天,我悲痛欲绝,感到无力赎回你的生命。
太丘的土地上,你的身影消逝,伯起的子孙如今生活困苦。
欧门的士人们已然凋零,濮水的议论声也渐渐消散。
我满怀悲痛,捧着泪水,轻轻洒落在白色的灵车上,沾染了尘埃。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廷璧,号纬斋,宋代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184年。刘克庄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诗人,擅长于抒情,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迁。
创作背景:本诗是为悼念汤仲能而作,汤仲能是一位失去的朋友,诗中充满了对他生前的思念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社会变迁的忧思。
《挽汤仲能二首》通过对逝者的追思,展现出深沉的友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首句“讣至聋三日”,道出了作者在得知朋友去世后深陷悲痛的心境,失去了对外界的感知。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太丘与伯起的提及,暗示了逝者的贡献与后代的困境,意在表达对人才凋零、社会变迁的无奈与叹息。尤其是“零落欧门士,消磨濮议人”,不仅表达了对士人的怀念,也反映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动荡中的脆弱和无力,展现出深刻的历史感与社会责任感。诗的结尾“殷勤赍掬泪,一洒素车尘”,更是将作者的悲痛情感凝聚在轻轻洒落的泪水中,表现出对逝者的无尽思念。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刘克庄的艺术才华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友人的悼念,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悟以及对社会变迁的忧虑,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讣至聋三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所谓
B. 深切悲痛
C. 高兴
“伯起子孙贫”中的“伯起”指的是?
A. 一位富有的商人
B. 一位历史人物
C. 一位无名氏
全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友情与怀念
B. 财富与权力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挽汤仲能二首》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但刘克庄更多地通过社会背景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社会变迁的忧虑,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旅途的感慨,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历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