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2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21:58
潇洒丰姿瘦欲仙。
云鬟宜整亦宜偏。
便慵装束自天然。
才得闻名先著意,
未曾相见已生怜。
见时难道不缠绵。
这位女子潇洒动人,身姿纤细,宛如仙女。她的发髻可以端庄整齐,也可以随意偏斜,随性而为。她的装束显得懒散,却又自然得体。听闻她的名声时,心中便已经有所倾慕,虽然未曾见面,却已生出怜惜之情。见面时,难道不应缠绵悱恻吗?
作者介绍:黄燮清,字子华,号云亭,清代诗人,生于1713年,卒于1779年。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女性之美,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中的柔情与细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对女性美与情感的追求和描绘。诗中流露出对女子的赞美与倾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
《浣溪沙 其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与气质。开篇的“潇洒丰姿瘦欲仙”便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女子的赞美,仿佛她是一位从天而降的仙女,令人神往。接下来的“云鬟宜整亦宜偏”则进一步描绘出她的发型,显示出她的灵动与自然之美,既可以端庄整齐,也可以随意散漫,象征着她的多面性和真实的个性。
诗中“便慵装束自天然”展示了女子的优雅与不拘一格,正是这种自然的美最打动人心。接下来的“才得闻名先著意,未曾相见已生怜”则传达出一种先入为主的情感,诗人通过听闻她的名字便已对她产生了怜惜之情,展现了情感的细腻与深刻。
最后一句“见时难道不缠绵”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期待,巧妙地将情感的深厚与缠绵之意融入其中,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女性的赞美和对爱情的憧憬,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情感深厚的期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女子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A. 严肃端庄
B. 潇洒自然
C. 冷艳高贵
诗人对未见女子的情感如何表现?
A. 无所谓
B. 先著意,已生怜
C. 只想见面
诗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情感?
A. 拟人
B. 比喻
C. 对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