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2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24:42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梅花在初春时节已经开始绽放,雪花的覆盖渐渐消融;远处的柳树仍被烟雾笼罩,显得青翠欲滴。我来到这里想要偷听小僧的偈语,偶然得以聆听法王的经典教义。会理(领悟真理)就会明白“无我”的道理,观察空灵的本质,便会厌倦有形的事物。迷失的心灵应当觉悟,但作为客人的我却难以安宁。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他的诗风以自然、清新、脱俗著称,常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这首诗写于孟浩然与友人姚使君在惠上人处游览时,借此场景表达对佛教思想的思考与感悟。诗中描绘的春天的景象,寓意着生命的复苏,同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淡泊。
孟浩然的《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诗作。开篇描绘了初春的美丽景象,梅花和柳树在温暖的阳光下显露出生命的活力,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自然的复苏。诗人借助这样的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第二联中,诗人通过“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表现出他对佛教思想的渴望与追求。在此,诗人以“童子”与“法王”的对照,展现了不同层次的智慧与领悟。通过聆听小僧的偈语,诗人得到了更深刻的教诲。
接下来的两联中,诗人深入探讨了“无我”和“空”的哲学思想。通过“会理知无我”与“观空厌有形”,他表达了对自我和物质世界的超越与厌倦。这种思想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反映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先是自然景象,后是哲理思考,最后回归到个人的心灵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理解。通过简练的语言与丰富的内涵,孟浩然成功地将自然与哲理融为一体,使得此诗成为唐代山水诗的经典之作。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引入对佛教教义的思考,最终触及到个人内心的觉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存在、本质的深刻理解与反思。诗中流露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心灵安宁的追求,体现了孟浩然的隐逸情怀。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的作者是:
A. 王维
B. 李白
C. 孟浩然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童子偈”指的是:
A. 儿童的游戏
B. 小僧的佛教诗句
C. 童年的回忆
D. 童谣
“会理知无我”的意思是:
A. 领悟真理,明白自我虚幻
B. 领会道理,追求物质享受
C. 理解生活,放弃一切
D. 认识他人,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