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6:39
高名出汉阴,禅阁跨香岑。
众山既围绕,长川复回临。
云峰晓灵变,风木夜虚吟。
碧湫龙池满,苍松虎径深。
旧知青岩意,偏入杳冥心。
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声卓著的高僧,他隐居在风景如画的寺庙中,周围群山环绕,长河蜿蜒流淌。清晨的云峰变化莫测,夜晚的风中传来吟唱的声音。龙池中水满而碧,苍松掩映着幽深的小径。诗人回忆起与这位高僧曾经的情谊,心中感到深深的孤寂与思索。诗的最后,诗人感叹自己与高僧的陪伴已成奢望,决定脱去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
张说(约710年-779年),字子容,号山人,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后归隐山林。他的诗风清新,常以山水、隐逸为题材,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创作于张说隐逸生涯的某个时刻,反映了他对高僧的敬仰以及对幽静生活的渴望。诗中体现了他对世俗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宗教场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开篇的“高名出汉阴”引出高僧的卓越声望,紧接着描绘的“禅阁跨香岑”,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灵动的自然美。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禅意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环境对心灵的影响。尤其是“云峰晓灵变,风木夜虚吟”,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映射。自然的变化与声音,似乎在回应着诗人的心声,使得他在与自然的交流中获得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
最后两句“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则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告别,表达了对自由与灵魂升华的渴望。通过这首诗,张说不仅表现了对高僧的敬仰,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在自然与内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高僧的形象,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将自然与人心紧密相连,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宗哲学。
诗中提到的“禅阁”主要指什么?
“何由侣飞锡”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诗中的“碧湫龙池满”意在描绘什么?
张说的《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注重于秋天的宁静与清幽,而张说则通过更为丰富的意象,探讨了内心的孤独与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