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时间: 2025-07-29 16:18:15

诗句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直待清霄寒吐月,休教白发老侵人。

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

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18:15

原文展示:

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作者: 赵时春 〔明代〕

将坛醇酒冰浆细,
元夜邀宾灯火新。
直待清霄寒吐月,
休教白发老侵人。

香翻桂影烛光薄,
红沁榆阶宝靥匀。
群品欣欣增气色,
太平依旧独闲身。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元宵节,我们将美酒和冰浆细致地调和,
邀请朋友们共聚一堂,灯火熠熠,气氛新鲜。
等到清冷的夜空中明月升起,
不让白发老者的忧伤侵扰我们的欢愉。

香气如桂花般弥漫,烛光透薄,
红色的酒液映照在榆树阶前,显得分外娇媚。
众多美酒佳品让人心情愉悦,
在这个太平的时代,我独自享受宁静的生活。


注释:

  • 醇酒:指味道浓郁的酒。
  • 冰浆:用冰冷的水调和的液体,意指清凉可口的饮品。
  • 元夜:元宵节的夜晚。
  • 清霄:指清冷的天空。
  • 寒吐月:形容寒冷的夜空中月亮升起。
  • 白发:年老的人,象征着岁月。
  • 侵人:侵扰人的心情或生活。
  • 香翻桂影:香气仿佛在桂花影子间荡漾。
  • 宝靥:娇艳的面容,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群品:多种美酒佳肴。

典故解析:

  •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庆祝农历正月十五,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 桂影:常常用桂花象征美好和高洁,寓意节日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时春,明代诗人,以其清新、高雅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宵节,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气氛的感受以及与朋友共饮的欢乐,同时也隐含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欢乐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美好与人们的欢愉。开头两句,诗人用“醇酒”和“冰浆”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聚会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的邀请和对节日的热情。接下来的“直待清霄寒吐月”,则将时光的流逝和夜空的宁静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老去的忧虑,然而“休教白发老侵人”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强调要珍惜当下的快乐。

后四句中,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美丽。桂影与烛光的交融,红酒与榆阶的映衬,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显示出节日的热闹与温馨。而“群品欣欣增气色”则表达了众人共享的欢乐与美好,最后一句“太平依旧独闲身”则传达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平和生活的珍视。

整首诗以轻松愉快的语调,展现了元宵节的欢乐气氛,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体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将坛醇酒冰浆细:设宴的酒是醇厚的,调和得细腻可口。

  2. 元夜邀宾灯火新:在元宵节的夜晚,邀请朋友们,灯光闪烁,气氛焕然一新。

  3. 直待清霄寒吐月:静待夜空中寒冷的月亮升起。

  4. 休教白发老侵人:不让白发老人忧愁地影响到我们的欢乐。

  5. 香翻桂影烛光薄:香气如桂花般弥漫,烛光微薄。

  6. 红沁榆阶宝靥匀:红酒映照榆树阶前,显得娇艳动人。

  7. 群品欣欣增气色:众多美酒佳品让人心情愉悦。

  8. 太平依旧独闲身:在这个太平的时代,我独自享受宁静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香气与桂影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
  • 对仗:如“香翻桂影,红沁榆阶”,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休教白发老侵人”,将人的情感拟人化,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元宵节的欢愉气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欢乐与团聚。
  • :象征时间流逝与宁静。
  • 桂花:象征美好、纯洁的情感。
  • 烛光:象征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酒在中国文化中是团圆和庆祝的象征,而月亮则常常与思乡和团聚相联系,桂花则是高洁和美好的象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来邀请朋友们共聚一堂? A. 美酒
    B. 美食
    C. 诗歌
    D. 灯火

  2. “香翻桂影”中的“桂”指的是? A. 桂树
    B. 桂花
    C. 桂酒
    D. 桂影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于岁月的无奈
    B. 对生活的珍惜
    C. 对友情的渴望
    D. 对美酒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 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元宵》与赵时春的《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均描绘了元宵节的氛围,但李白更多地强调了月亮与思乡之情,而赵时春则更注重于聚会的欢乐与生活的宁静。

粗略解读:

李白的作品在抒情上更为豪放,而赵时春则展现出一种生活的细腻与温情,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鸣。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苏端林亭对酒喜雨 田园雨后赠邻人 赠汉阳隐者 送李协律还东京 赋得寒云轻重色,送子恂入京 同程九早入中书(一作钱珝诗) 秋夜送赵冽归襄阳 哭空寂寺玄上人 题樊川杜相公别业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箜簧 丨字旁的字 尊庚 幺字旁的字 姜桂余辛 赐火 丶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家家户户 尤云殢雪 挑刺 掿沙 相机而动 包含偎的成语 高门大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