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3:50
偷声木兰花
桃腮杏粉俱飘落。
客里清明閒过却。
酒地花天。
桑泊游踪祗惘然。
年年解挽征衣住。
杨柳多情千万缕。
恰又无情。
飞絮随波总化萍。
桃花的脸颊和杏花的粉色都已飘落。
在客居他乡的清明节,我闲逛却无所适从。
在酒楼和花丛中,
游玩桑树林的踪迹只让我感到迷茫。
年年我都在解开征战的衣服停留。
杨柳情意绵绵,似乎有千丝万缕的牵挂。
然而,它又是无情的,
飞舞的絮状物随波漂流,终究化为浮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桃腮杏粉”与“杨柳”均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代表春天的美丽与无情。清明节的习俗也反映了古人对春天的思考,既有对逝去的怀念,也有对新生的期待。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其作品往往反映出对时局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擅长描写自然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偷声木兰花》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春日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离别的无奈。清明节的到来,既是对逝者的追思,也让诗人想起自己在他乡的孤独与惆怅。
《偷声木兰花》以清新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清明节时的感慨与思考。开篇以“桃腮杏粉俱飘落”引入春天的景象,随即将读者带入诗人的内心世界。随着季节的流转,桃花和杏花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反映出诗人对过往的留恋与思索。
在这首诗中,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密切,酒地花天的描写不仅仅是春游的愉悦,更是生活中的一丝惆怅。桑泊游踪的“惘然”,更是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每年解挽征衣的习惯,象征着对生活的坚持与不舍,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沉重感怀。
“杨柳多情千万缕”的描写,将春天的温情与诗人的孤独感进行对比,杨柳的柔情似乎在诉说着千丝万缕的思念,而“恰又无情”的转折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凉。最后一句以“飞絮随波总化萍”结尾,极具哲理性,表达了人生如浮萍般随波漂流的无常与脆弱,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惋惜和对生活的沉重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亲情与友情的思念,最终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是指哪个季节?
“桃腮杏粉俱飘落”中,桃腮与杏粉象征着什么?
诗人如何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