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4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8:38
碧桃花发人离别。匆匆又见花时节。细数花前。恰值花开未一年。惊心蜡尽逢春暮。朔雪严风春里度。屈指春光。轻暖轻寒到艳阳。
碧桃花开让人感到离别的愁苦。匆匆又到花开的季节。细细数来花前时光,恰好是花开不到一年。心中惊叹,蜡烛的光亮已经渐渐熄灭,春天已经来到暮晚。北风冰雪严寒,春天仍在继续。指着春光,轻暖又轻寒,直至艳阳高照。
诗中涉及的“碧桃”象征着美好与离别,常用来表达对朋友或爱人的思念。蜡尽则引申至时间的无情,常见于古诗中用以表达生命的易逝。
董元恺,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感情细腻著称,常表达对生活、自然的感悟。
此诗写于岁暮之际,诗人寄情于自然,通过桃花的盛开,表现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期待,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离别与团聚的普遍情感。
《偷声木兰花 其一》通过描写碧桃花的盛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与对春天的期待。开篇即以“碧桃花发人离别”引入,瞬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带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匆匆又见花时节”,则表现出时间的飞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人细数花前,恰好是一年未满,似乎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心中不免感到惋惜。
“惊心蜡尽逢春暮”,使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紧迫感,蜡烛的光亮逐渐熄灭,正如生命的短暂。而“朔雪严风春里度”,则通过对比,突显冬天的寒冷与春天的温暖,象征着希望的到来。最后一句“轻暖轻寒到艳阳”,则是对春光的期待,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新的开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向往。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通过桃花的盛开,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春天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密切联系。
诗中“碧桃花”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团聚 C. 冬天 D. 秋天
诗人用什么形象来表现时间的流逝? A. 桃花 B. 蜡烛 C. 春天 D. 风
诗中提到的“轻暖轻寒”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四季变化 B. 离别的感伤 C. 生命的短暂 D. 自然的美丽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偷声木兰花 其一》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