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7:55
贺新郎·老去光阴驶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老去光阴驶。向西风疏林变缬,残霞成绮。尚喜暮年腰脚健,不碍登山临水。算自古英游能几。客与桓公俱臭腐,独流传吹帽狂生尔。后来者,亦犹此。篮舆伊轧柴桑里。问黄花没些消息,空篱而已。赖有一般芙蓉月,偏照先生怀里。且觅个栏干同倚。检点樽前谁见在,忆平生共插茱萸底。欢末足,饮姑止。
光阴老去飞逝。随着西风,稀疏的树林变得像绣品,残余的晚霞如绮丽的织物。虽然已是暮年,身体依然健壮,不妨碍我登山临水。自古以来,英俊的人能有几位呢?那些与桓公一样的客人,都已腐朽,唯有我独自传颂那位狂放不羁的才子。后来的来者,也不过如此。坐在篮舆里,驶过柴桑。问那黄花有没有什么消息,空留一片篱笆而已。幸好有一轮芙蓉月,偏偏照在先生的怀中。且找个栏杆来共倚。检点酒坛前,还有谁在?忆起往昔,我们一起插茱萸的情景。欢庆不足,饮酒就此止步。
刘克庄,字友仁,号天池,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生活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作品多涉及人生哲学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此词创作于晚年,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回忆,体现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
这首词通过对光阴飞逝的感慨,展现了一个人从壮年走向暮年的心路历程。开头部分,诗人以“老去光阴驶”直接引出主题,表现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描绘了西风疏林的景象,暗示自己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尽管身处暮年,依旧乐观向上,身体依旧健壮,显示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算自古英游能几”,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时代的变迁结合起来,表达了对历史中英才的思考。结合“客与桓公俱臭腐”的比喻,诗人反思历史名士的命运,暗示即使是才华横溢的人,最终也难逃衰老与消逝的命运。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柴桑、黄花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之情。最终以“欢末足,饮姑止”收尾,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满足与珍惜,让人感受到一种豁达与从容。
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健康生活的珍惜,展现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和对过往友情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桓公”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老去光阴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刘克庄 vs. 苏轼
刘克庄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间的思考,而苏轼则更偏向于政治与人生哲理的结合,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不同,但都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