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万寿寺七松韵》

时间: 2025-07-30 08:21:46

诗句

不雨何为怒涛吼,绿云横铺三十亩。

生平入寺不拜佛,兹乃绝倒支离叟。

二松在左二松石,三松当中相配偶。

旁一大榆羞老丑,掉头意欲墙外走。

灵根日月照不到,元气自贯天地后。

我疑七松皆老龙,七龙上天成一松。

不然何故非枝叶,一一变化鳞鬣同。

传闻寺建自珰宦,幸未刻画遭俗工。

譬如高人寄庑下,俊骨肯受凡夫容。

六时常觉声沸耳,一尘不生何处风。

安得长欃白木柄,斸取琥珀千年红。

不愿食之寿无穷,亦不愿作十八公。

但愿骨节撑玲珑,春气不死冰雪胸。

歌成似闻松太息,白鹤下来烟外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8:21:46

原文展示:

万寿寺七松韵 陈沆 〔清代〕 不雨何为怒涛吼,绿云横铺三十亩。生平入寺不拜佛,兹乃绝倒支离叟。二松在左二松石,三松当中相配偶。旁一大榆羞老丑,掉头意欲墙外走。灵根日月照不到,元气自贯天地后。我疑七松皆老龙,七龙上天成一松。不然何故非枝叶,一一变化鳞鬣同。传闻寺建自珰宦,幸未刻画遭俗工。譬如高人寄庑下,俊骨肯受凡夫容。六时常觉声沸耳,一尘不生何处风。安得长欃白木柄,斸取琥珀千年红。不愿食之寿无穷,亦不愿作十八公。但愿骨节撑玲珑,春气不死冰雪胸。歌成似闻松太息,白鹤下来烟外立。

白话文翻译:

没有雨,为何松涛如怒吼般响亮?绿云般的松树覆盖了三十亩地。我平生进寺庙不拜佛,但这里的松树让我倾倒,像是支离破碎的老人。左边有两棵松树,右边有两棵松树,中间有三棵松树相互依偎。旁边一棵大榆树因为自己的老丑而羞愧,想要转身逃离。松树的根系深藏不露,但它们的元气贯通天地。我怀疑这七棵松树都是古老的神龙,七条龙升天变成一棵松树。不然为什么它们的枝叶都像龙鳞一样变化?听说这座寺庙是由宦官建造的,幸好没有被俗工雕刻破坏。就像高人在简陋的屋檐下寄居,高贵的骨架不愿被凡人容纳。六时都能听到松涛声,但这里一尘不染,风从何来?我多么希望能有一把长柄的斧头,挖出千年琥珀般的红色。我不愿吃它以获得无穷的寿命,也不愿成为十八公。我只愿我的骨节撑得玲珑剔透,让春天的气息在冰雪般的心胸中不死。歌成之后,仿佛听到松树的叹息,白鹤在烟雾之外站立。

注释:

  • 怒涛吼:形容松涛声如怒涛般响亮。
  • 绿云横铺:形容松树茂密如云。
  • 支离叟:支离破碎的老人,形容松树的形态。
  • 灵根:指松树的根系。
  • 元气:指松树的生命力。
  • 珰宦:指宦官。
  • 俊骨:高贵的骨架,比喻松树的高洁。
  • 六时:佛教中的六个时辰,指全天。
  • 长欃白木柄:指斧头。
  • 琥珀千年红:比喻珍贵的松脂。
  • 十八公:指松树,因松树在古代有“十八公”之称。
  • 玲珑:形容骨节清晰可见。
  • 春气不死冰雪胸:比喻即使在严寒中,仍有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沆(1785-1825),清代诗人,字子昂,号梅溪,江苏吴县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游览万寿寺时,被寺中的七棵松树所吸引,从而创作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沆在游览万寿寺时,被寺中的七棵松树所吸引,从而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万寿寺中七棵松树的描绘,展现了松树的雄伟与高洁。诗中“不雨何为怒涛吼”一句,以怒涛比喻松涛声,形象生动。“绿云横铺三十亩”则进一步以绿云形容松树的茂密,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诗中还通过对松树形态的描绘,如“二松在左二松石,三松当中相配偶”,展现了松树的布局之美。最后,诗人通过对松树的赞美,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如“俊骨肯受凡夫容”,“但愿骨节撑玲珑,春气不死冰雪胸”,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雨何为怒涛吼”:以怒涛比喻松涛声,形象生动。
  2. “绿云横铺三十亩”:以绿云形容松树的茂密,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3. “生平入寺不拜佛,兹乃绝倒支离叟”:表达了对松树的倾倒之情。
  4. “二松在左二松石,三松当中相配偶”:描绘了松树的布局之美。
  5. “旁一大榆羞老丑,掉头意欲墙外走”:通过对比,突出了松树的高洁。
  6. “灵根日月照不到,元气自贯天地后”:赞美了松树的生命力。
  7. “我疑七松皆老龙,七龙上天成一松”:以龙比喻松树,展现了松树的雄伟。
  8. “不然何故非枝叶,一一变化鳞鬣同”:通过比喻,描绘了松树的形态。
  9. “传闻寺建自珰宦,幸未刻画遭俗工”:庆幸松树未被破坏。
  10. “譬如高人寄庑下,俊骨肯受凡夫容”:比喻松树的高洁。
  11. “六时常觉声沸耳,一尘不生何处风”:描绘了松涛声的持续与环境的清幽。
  12. “安得长欃白木柄,斸取琥珀千年红”:表达了对松树的珍视。
  13. “不愿食之寿无穷,亦不愿作十八公”:表达了对松树的敬仰。
  14. “但愿骨节撑玲珑,春气不死冰雪胸”: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15. “歌成似闻松太息,白鹤下来烟外立”:以松树的叹息和白鹤的形象,增添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怒涛吼”、“绿云横铺”、“老龙”等,增强了形象性。
  • 拟人:如“支离叟”、“羞老丑”、“掉头意欲墙外走”等,赋予松树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二松在左二松石,三松当中相配偶”,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松树形态、声音、生命力的描绘,展现了松树的雄伟与高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怒涛:比喻松涛声,形象生动。
  • 绿云:形容松树的茂密,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 老龙:比喻松树,展现了松树的雄伟。
  • 白鹤:增添了诗的意境,象征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不雨何为怒涛吼”一句,用什么比喻松涛声? A. 怒涛 B. 绿云 C. 老龙 D. 白鹤

  2. 诗中“绿云横铺三十亩”一句,用什么形容松树的茂密? A. 怒涛 B. 绿云 C. 老龙 D. 白鹤

  3. 诗中“我疑七松皆老龙”一句,用什么比喻松树? A. 怒涛 B. 绿云 C. 老龙 D. 白鹤

  4. 诗中“白鹤下来烟外立”一句,用什么象征高洁? A. 怒涛 B. 绿云 C. 老龙 D. 白鹤

答案:

  1. A
  2. B
  3. C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与陈沆《万寿寺七松韵》: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陈沆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清代诗歌鉴赏辞典》
  • 《陈沆诗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佛舍见胡子有嘲(一作嘲胡子小男) 杏溪十首。架水藤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 其三 寄郁上人 送朱庆馀越州归觐 荅友人招游 寄国子杨巨源祭酒 庄恪太子挽词二首 其二 晦日送穷三首 赠丘郎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馋択 己字旁的字 良田不如心田好 包含壤的词语有哪些 狼吃幞头 歹字旁的字 受知 恒干 生字旁的字 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辰字旁的字 包含帜的成语 兰质薰心 穴宝盖的字 衅逆 分索 心浮气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