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君节秘书三首》

时间: 2025-04-30 20:52:53

诗句

宁作青袍朝士归,烹羔未必胜羹薇。

易贪尘世好官职,难泯人心真是非。

战士未收青野骨,将军谁报白登围。

可怜鸠鷃}藩篱下,岂识垂天翼怒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2:53

原文展示

次韵君节秘书三首
作者:刘克庄

宁作青袍朝士归,
烹羔未必胜羹薇。
易贪尘世好官职,
难泯人心真是非。
战士未收青野骨,
将军谁报白登围。
可怜鸠鷃藩篱下,
岂识垂天翼怒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职与人心的思考。他宁愿穿着青袍回到朝廷,也不愿意享用美味的羔羊肉,因为在尘世中贪图官职是容易的,而真正的善恶是难以抹去的。战士们的骨骼尚未收回,谁来为将军在白登之围的壮烈牺牲报仇呢?可怜那些生活在藩篱下的小鸟,根本不知道如何展翅高飞。


注释

字词注释:

  1. 青袍:指朝廷官员的服装,象征朝士。
  2. 羔(gāo):羔羊,年轻的羊,常被用作美味的食材。
  3. 羹薇:羹,汤;薇,野菜,指一种常见的野菜,暗喻粗糙的饮食。
  4. 战士:指为国作战的士兵。
  5. 青野骨:指战士的尸骨,青色暗指未被收回的骨骸。
  6. 白登围:指历史事件,出自《史记》,讲述汉朝将军在白登山与匈奴交战的故事。
  7. 鸠鷃:指一种小鸟,象征生活在低处的平凡生物。
  8. 垂天翼:指展翅高飞的鸟,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典故解析:

  • 白登围:汉朝时期的战争,体现了英勇和牺牲,诗中提及此事反映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梦得,号天池,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多以豪放、激昂见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的思考,反映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刻而真挚,展现了作者对官职与人心的深刻思考。在开头,诗人表达了宁愿做一名朝廷官员的愿望,显示出对名利的淡泊。接着,他用“羔未必胜羹薇”来比喻物质享受的肤浅,表明他对生活的追求并不在于奢华,而是对真理与公正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战士未收青野骨”,让人联想到历史上无数英勇战士的牺牲,显示了对战争与牺牲的反思。最后一联,用“岂识垂天翼怒飞”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那些生活在藩篱下的小鸟,无法理解高飞的意义,象征着许多被困于世俗的人们。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宁作青袍朝士归:宁愿做一个青袍的朝廷官员回家。
  2. 烹羔未必胜羹薇:即使烹饪羔羊也未必胜过简单的野菜汤。
  3. 易贪尘世好官职:在尘世中,贪图官职是容易的。
  4. 难泯人心真是非:但要抹去人心中的真实是非是很困难的。
  5. 战士未收青野骨:战士们的尸骨尚未收回。
  6. 将军谁报白登围:谁来为将军在白登之围的牺牲复仇?
  7. 可怜鸠鷃藩篱下:可怜那些在篱笆下的小鸟。
  8. 岂识垂天翼怒飞:它们怎能了解展翅高飞的豪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袍”与“羔”,“尘世”与“人心”,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用羔羊与羹薇的对比,暗示物质与精神的较量。
  • 拟人:小鸟被赋予了无知的特性,反映现实人们的局限。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官职、物质享受与人心的关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对人性的关注,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袍:象征权力与地位。
  2. :象征物质享受。
  3. 战士:象征牺牲与勇气。
  4. 鸠鷃:象征平凡与无知。
  5. 垂天翼:象征理想与追求。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理想的多重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袍”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衣服
    B. 朝廷官员的服装
    C. 战士的盔甲
    D. 农民的衣服

  2. “羔未必胜羹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A. 物质享受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B. 羊肉比野菜好
    C. 吃羔羊肉的人多
    D. 野菜不好吃

  3. 诗中的战士象征着什么?
    A. 无能的人
    B. 勇敢的牺牲者
    C. 追求名利的人
    D. 生活在低处的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本诗的情感有共通之处。
  • 《登高》杜甫:同样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与历史,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反思,而杜甫则更突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合集》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 新霁过蝶庵访云臣不遇词以柬之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和张孝祥《于湖诃》 木兰花慢 寿大智先生 木兰花慢 其四 平湖秋月 木兰花 木兰花 木兰花令 木兰花 其二 哈巴河记游 木兰花减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海一针 论演 寻源讨本 潜踪蹑迹 蒟蒻 建之底的字 通轰 琼林玉树 丿字旁的字 赘说 殳字旁的字 包含芦的词语有哪些 卓诡不伦 牙字旁的字 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绝色佳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