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半山亭望武昌大江》

时间: 2025-08-05 06:36:23

诗句

醉影匆匆拜佛幢,下山已听暮钟撞。

间凭曲磴当松半,坐见轻帆与雁双。

百里苍烟浮远塔,孤城落日背寒江。

英雄胜概销磨尽,满眼风波一钓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06:36:23

原文展示:

半山亭望武昌大江 陈沆 〔清代〕

醉影匆匆拜佛幢,下山已听暮钟撞。 间凭曲磴当松半,坐见轻帆与雁双。 百里苍烟浮远塔,孤城落日背寒江。 英雄胜概销磨尽,满眼风波一钓艭。

白话文翻译:

醉眼朦胧中匆匆拜别佛塔,下山时已听到暮钟的撞击声。 偶尔倚靠在曲折的石阶上,半隐于松树之间,坐着看见轻盈的帆船与成群的大雁一同飞过。 百里之外,苍茫的烟雾中浮现出远方的塔影,孤城在落日的映照下背对着寒冷的江水。 英雄的壮志豪情已消磨殆尽,眼前尽是风波,只有一艘小船在钓鱼。

注释:

字词注释:

  • 佛幢:佛塔。
  • 暮钟撞:傍晚寺庙的钟声。
  • 曲磴:曲折的石阶。
  • 轻帆:轻盈的帆船。
  • 苍烟:苍茫的烟雾。
  • 胜概:豪情壮志。
  • 钓艭:钓鱼的小船。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沆,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作著称,风格多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览武昌大江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武昌大江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英雄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中,“醉影匆匆拜佛幢”和“下山已听暮钟撞”描绘了诗人匆匆的行程和傍晚的宁静氛围。“间凭曲磴当松半,坐见轻帆与雁双”则展现了诗人静坐时的所见所感,轻盈的帆船和成群的大雁增添了诗意。“百里苍烟浮远塔,孤城落日背寒江”进一步以远景描绘了苍茫的景色,孤城和落日增添了孤寂感。最后,“英雄胜概销磨尽,满眼风波一钓艭”总结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英雄时代的消逝和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醉影匆匆拜佛幢”:诗人醉眼朦胧中匆匆拜别佛塔,表达了诗人匆忙的行程和对佛塔的敬仰。
  2. “下山已听暮钟撞”:下山时已听到傍晚寺庙的钟声,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3. “间凭曲磴当松半”:偶尔倚靠在曲折的石阶上,半隐于松树之间,展现了诗人的静谧时刻。
  4. “坐见轻帆与雁双”:坐着看见轻盈的帆船与成群的大雁一同飞过,增添了诗意和动感。
  5. “百里苍烟浮远塔”:百里之外,苍茫的烟雾中浮现出远方的塔影,描绘了远景的苍茫感。
  6. “孤城落日背寒江”:孤城在落日的映照下背对着寒冷的江水,增添了孤寂感。
  7. “英雄胜概销磨尽”:英雄的壮志豪情已消磨殆尽,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时代的怀念。
  8. “满眼风波一钓艭”:眼前尽是风波,只有一艘小船在钓鱼,总结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轻帆与雁双”比喻轻盈的帆船和成群的大雁。
  • 拟人:“孤城落日背寒江”拟人化地描绘了孤城和落日的关系。
  • 对仗:“百里苍烟浮远塔,孤城落日背寒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武昌大江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英雄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佛幢:佛塔,象征宗教和敬仰。
  • 暮钟:傍晚寺庙的钟声,象征宁静和时间的流逝。
  • 曲磴:曲折的石阶,象征曲折的人生道路。
  • 轻帆:轻盈的帆船,象征自由和诗意。
  • 苍烟:苍茫的烟雾,象征远方的未知和苍茫感。
  • 孤城:孤立的城市,象征孤寂和孤独。
  • 落日:落日的映照,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结束。
  • 钓艭:钓鱼的小船,象征宁静和现实的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酌 诚斋待月 巳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野望二首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过九里亭 烛下和雪折梅 十月久雨妨农收,二十八日得霜,遂晴,喜而 宿湖甫山 过谢家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又字旁的字 曲意奉迎 静不露机 臭美 暗箭中人 鹵字旁的字 安民济物 巾衍 积于忽微 丰城剑气 鬼字旁的字 草本植物 龜字旁的字 飞熊入梦 鸟字旁的字 包含槌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