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高阳台》

时间: 2025-05-07 07:16:43

诗句

薄翠含颦,明波濯盼,东风初茁兰芽。

幽怨如丝,缠绵袅入琵琶。

轻烟不障鸳鸯梦,展湘屏、暖玉鸦叉。

最无情、一曲离歌,一霎天涯。

画楼寂寞重相问,有仄襟燕子,语过窗纱。

枕角灯昏,不教断梦留他。

更堪亸鬓横箫地,但濛濛、堕絮飘华。

问今宵,月在谁边,春在谁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6:43

原文展示:

薄翠含颦,明波濯盼,东风初茁兰芽。幽怨如丝,缠绵袅入琵琶。轻烟不障鸳鸯梦,展湘屏暖玉鸦叉。最无情一曲离歌,一霎天涯。画楼寂寞重相问,有仄襟燕子,语过窗纱。枕角灯昏,不教断梦留他。更堪亸鬓横箫地,但濛濛堕絮飘华。问今宵,月在谁边,春在谁家。

白话文翻译:

薄薄的翠色如同眉头的愁苦,明亮的波光如同期待的目光,东风刚刚吹醒了兰花的嫩芽。幽怨的情绪如丝般缠绵,轻轻袅袅进入了琵琶的音律。轻烟并不妨碍鸳鸯的梦境,展开的湘屏上映衬着温暖的玉色鸦叉。最无情的,是那一曲离别的歌声,瞬间就让人感受到天涯的遥远。画楼里寂寞得让人反复询问,有那燕子从窗外飞过,轻声细语。枕边的灯光昏暗,不让梦境停留在这里。更令人心伤的是鬓发斑白的横箫之地,只有那迷蒙的细雨如同飘飞的花絮。今夜的月亮,不知在谁的身边,春天又在谁的家中。

注释:

  • 薄翠:指细腻的绿色,多形容嫩芽或新叶。
  • 含颦:含着愁眉,表示忧虑或思念。
  • 明波:清澈的水波。
  • 幽怨:深沉的怨恨或思念。
  • 缠绵:形容情感深厚,难以割舍。
  • 鸳鸯梦:指情侣之间的美好梦境。
  • 湘屏:指装饰有画的屏风,常用于隔断空间。
  • 离歌:离别时唱的歌曲,充满忧伤。
  • 重相问:反复询问,表达对对方的思念。
  • 灯昏:灯光昏暗。
  • 亸鬓:形容白发,表示年老。
  • 横箫地:指吹箫的地方,暗示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燮,清代诗人,善于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作品多情而细腻。他的诗风融合了汉唐传统与清初风格,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之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抒发对爱情的思考和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情感与生活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高阳台》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开篇以“薄翠含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同时也隐含了愁苦的情绪。诗中的意象层次分明,东风、兰芽、琵琶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细腻而又复杂的情感氛围。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爱与离别的深切思考,尤其是“最无情一曲离歌,一霎天涯”一句,直接点出离别的痛苦与无奈。

此外,诗中对“燕子”的描写,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是恋人之间的情感寄托。“枕角灯昏”更是将孤独与思念的情绪推向高潮,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离别的哀伤,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翠含颦”:薄薄的绿色,如同愁苦的眉头,暗示春天的到来与心中的忧虑。
  • “明波濯盼”:清澈的波光,映照着期待的目光,表现出对未来的渴望。
  • “东风初茁兰芽”:春风吹拂,兰芽初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幽怨如丝”:细腻的怨恨如丝缠绕,渲染出思念的情感。
  • “缠绵袅入琵琶”:情感如丝般缠绵,音律悠扬,表现出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含颦”,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情感被赋予生命,如“幽怨如丝”。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无奈,表现了人们在面对爱情与生活的复杂情感时的脆弱与坚强。诗中用细腻的意象与深切的情感,将春天的生机与人心的孤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翠:代表春天的嫩芽,象征生机与希望。
  • 明波:象征清澈的思念与期待。
  • 琵琶:象征音乐与情感的传递。
  • 鸳鸯:象征爱情与情感的美好。
  • 离歌:象征分离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薄翠含颦”中“薄翠”指什么? A. 细腻的蓝色
    B. 细腻的绿色
    C. 清澈的水波
    D. 深沉的红色

  2. “最无情一曲离歌”中的“离歌”指的是什么? A. 欢快的歌曲
    B. 忧伤的离别歌曲
    C. 描述自然的歌曲
    D. 赞美爱情的歌曲

  3. 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春天与爱
    C. 孤独
    D. 未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但侧重于家庭的情感。
  • 李白的《夜泊牛津》:更多地展现了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更加奔放。
  • 柳永的《雨霖铃》:同样表现离别之情,情感更为细腻,表达的主题与《高阳台》相似,但风格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
  • 《古典诗词与现代情感的解读》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送萧远弟 送裴相公赴镇太原 早春 别客 忆故州 寄故人 答刘明府 九华观看花 唐昌观看花 和长安郭明府与友人县中会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言订交 布匹 力微任重 分文不取 黑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超凡脱俗 包含凿的成语 探奇穷异 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人眼是秤 逸牛 龝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渔人之利 障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