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8:53
漫点铜龙,缓敲檐铁,欣闻春雨纷纷。
笼雾青纱,照来烛影偏清。
隔闱共说安民语,喜听来句句真诚。
黯消凝。炉内香残,案上灯昏。
运筹决尽承平策,奈安边少计,鬓角愁生。
一样无眠,静传银箭沈沈。
祝天早罢干戈事,愿从今永庆升平。
倚窗听。残溜声低,滴至黎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雨纷纷的夜晚,诗人坐在窗边,听着雨滴敲打屋檐,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雾气笼罩,烛光微弱,照出朦胧的影子。诗人与友人隔着门说着安民之语,听到的每一句都真诚动人。然而,心中仍然感到忧虑,炉中的香火已经熄灭,案上的灯光也暗淡无光。尽管有着和平的策划,但国家边境的安危让人心生愁苦,连头发也因忧虑而渐渐变白。夜深人静,诗人无法入眠,心中默念着安宁的希望。祝愿天早日结束战争,从今往后永享太平。倚窗而听,雨滴声细微,伴随着夜色直到黎明。
作者介绍:许禧身,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而闻名。
创作背景:清代中期,国家虽表面平稳,但边疆局势复杂,诗人借此表达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这首《高阳台·感怀》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体现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对时局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以细腻的春雨描写引入,铜龙与檐铁的声响,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沉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雨夜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从个人的安宁转向对国家的忧虑,运筹决策的艰难与对未来的无奈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深沉的责任感。
诗中对于“安民语”的提及,既是对民生的关心,也是对政治家应有作为的期待。后半部分的“静传银箭沈沈”,不仅仅是对夜深的描绘,更是对内心沉重思考的写照。最后的祝愿“愿从今永庆升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虽充满忧虑,但仍不失对和平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苦痛与希望。
漫点铜龙,缓敲檐铁,欣闻春雨纷纷:
笼雾青纱,照来烛影偏清:
隔闱共说安民语,喜听来句句真诚:
黯消凝:
炉内香残,案上灯昏:
运筹决尽承平策,奈安边少计,鬓角愁生:
一样无眠,静传银箭沈沈:
祝天早罢干戈事,愿从今永庆升平:
倚窗听。残溜声低,滴至黎明:
整首诗歌集中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现实忧虑的深切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对时代的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铜龙”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安民语”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人在夜里无法入眠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