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梅花》

时间: 2025-05-07 07:09:42

诗句

已先群木得春色,不与杏花为比红。

薄薄远香来涧谷,疏疏寒影近房栊。

全枝恶折憎邻女,短笛横吹怨楚童。

坠萼谁将呵在鬓,蕊残金粟上眉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9:42

原文展示:

梅花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已先群木得春色,不与杏花为比红。
薄薄远香来涧谷,疏疏寒影近房栊。
全枝恶折憎邻女,短笛横吹怨楚童。
坠萼谁将呵在鬓,蕊残金粟上眉虫。

白话文翻译:

梅花首先迎来了春天的色彩,和杏花的红色无法相提并论。淡淡的香气从山涧传来,稀疏的寒影靠近房屋的窗棂。整枝梅花恨不得被折断,怨恨着邻家姑娘,短笛横吹着音符,令人想起楚地的少年。花瓣飘落,谁又将它呵护在鬓边,残留的花蕊如金粟般在眉间停留。

注释:

字词注释:

  • 已先:首先、早早地。
  • 群木:众多的树木。
  • 涧谷:山涧和谷地。
  • 寒影:寒冷的影子。
  • 全枝:整枝的花。
  • 恶折憎邻女:恨不得被折断,憎恨邻居的姑娘。
  • 短笛:一种乐器,泛指短小的笛子。
  • 怨楚童:怀念楚地的少年,楚地是古代的一个地方。
  • 坠萼:落下的花瓣。
  • 呵在鬓:呵护在头发鬓边。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梅花在寒冬中绽放,寓意着不畏艰难的精神。
  • 楚童可能指代楚地的少年,代表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清白,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梅花盛开的季节,正值春天,正是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与赞美的体现。梅花在当时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与世俗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

《梅花》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诗的开头就以“已先群木得春色”引入,表达梅花早早迎来了春的气息,突显了其在百花之中独有的先知地位。梅花的香气远飘,给人一种幽静而又清新的感受,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孤傲与坚韧。

接下来的句子“全枝恶折憎邻女”,则转入一种感伤的情绪,似乎在表达对邻家女子的微微怨恨,隐约透出一种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短笛的声音增添了诗的音乐感,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两句,提到坠落的花瓣与残蕊,既是对梅花凋零的惋惜,也引发读者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对梅花的描写中,融入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及自然的观察与思考,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体现了梅尧臣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感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先群木得春色”:梅花最早迎来春天的色彩,表现出梅花的独特与卓越。
  2. “不与杏花为比红”:与杏花的红色相比,梅花不愿意与其相提并论,彰显梅花的淡雅。
  3. “薄薄远香来涧谷”:梅花的香气轻轻飘来,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清新感。
  4. “疏疏寒影近房栊”:寒冷的影子稀疏地靠近房屋,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5. “全枝恶折憎邻女”:对邻家女孩的怨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嫉妒。
  6. “短笛横吹怨楚童”:短笛的声音引发对楚地少年的思念。
  7. “坠萼谁将呵在鬓”:花瓣落下,谁会将它轻轻呵护在鬓边?
  8. “蕊残金粟上眉虫”:残余的花蕊如金粟般停留在眉间,象征着永恒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香气比喻为远风,表现其清幽。
  • 拟人:梅花似乎有情感,能够怨恨邻家女孩。
  • 对仗:如“薄薄远香”和“疏疏寒影”,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梅花的高洁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寒影:反映孤独与孤傲。
  • 短笛:象征乡愁与怀念。
  • 坠萼:代表美好事物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开头提到的“春色”是由哪种花最早迎来的?

    • A. 杏花
    • B. 梅花
    • C. 桃花
    • D. 樱花
  2. “全枝恶折憎邻女”中的“恶折”是什么意思?

    • A. 喜欢折断
    • B. 恨不得被折断
    • C. 讨厌折断
    • D. 轻易折断
  3. 诗中提到的“短笛”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忧伤
    • C. 乡愁
    • D. 怨恨

答案:

  1. B - 梅花
  2. B - 恨不得被折断
  3. C - 乡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晓》 - 孟浩然
  2. 《月夜忆舍弟》 -杜甫
  3. 《梅花》 - 王安石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梅花》与王安石的《梅花》,二者都以梅花为主题,但梅尧臣更显孤高与愁思,而王安石则注重梅花的生机与希望,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经与古诗词》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晓边 次韵酬杨伯子兼呈诚斋 其一 庚戌岁旦次张以道韵 过下黄村 秋暖 寄题任子严漕使盘园 孟子 善信美大 中秋近愿晴 蚕妇辞 咏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秃宝盖的字 蜚英腾茂 矛字旁的字 仰承鼻息 旷若发矇 包含席的成语 逆施倒行 火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太皓 重气轻身 十字军东侵 赴汤投火 溷入 毋字旁的字 包含帝的词语有哪些 粘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