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奉圣寺千佛阁四首》

时间: 2025-05-07 06:50:55

诗句

长诵悬崖置屋牢,此诗此阁晚相遭。

阁中未觉高低在,下到山门始是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0:55

原文展示

长诵悬崖置屋牢,此诗此阁晚相遭。阁中未觉高低在,下到山门始是高。

白话文翻译

在高悬的崖壁上,建有一座牢房,吟诵着这首诗,才在傍晚时分与这座阁楼相遇。在阁楼中并没有感受到高低的差别,直到走到山门下,才真正意识到这里的高度。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诵:长时间地吟诵。
  • 悬崖:高耸的山崖。
  • 置屋牢:建造房屋于高崖之上,"牢"在这里指的是一种建筑。
  • :指的是阁楼。
  • 高低:高与低的差别。
  • 山门:山的入口,通常指寺庙或山峦的入口。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佛教寺庙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建筑的感悟,可能与当时的宗教文化背景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民生生活。诗风简练,富有画面感,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杨万里游览奉圣寺时,表达了他在高阁中与自然互动的感受。诗中体现了对自然和建筑的反思,可能暗示着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高阁与悬崖的关系,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诗人在阁楼中吟诵,未能觉察到高度的差异,这一情境体现了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局限性与无知。直到走出阁楼,抵达山门,才恍然意识到身处的高度,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地理上的高低差异,也引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中所描绘的阁楼,并非单纯的建筑,而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的迷失与觉醒。阁楼的高耸与悬崖的险峻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深度。

此外,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在意境上更加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诵悬崖置屋牢:诗人长期吟诵,身处于高悬的崖壁之上,暗示一种孤独和困境。
  • 此诗此阁晚相遭:在傍晚时分与这首诗和阁楼相遇,反映出一种偶然的美好。
  • 阁中未觉高低在:在阁楼中并未感受到高低的差异,表现出对环境的无知与麻木。
  • 下到山门始是高:一旦走下山门,才真正意识到这里的高度,象征着对生活真谛的领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阁楼与山门的高低对比,强调环境对人感知的影响。
  • 隐喻:阁楼象征着人类的局限性,山门则代表着觉醒与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映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知,通过对高低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悟与哲理的探讨。诗歌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我反思的呼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悬崖:象征着险境与挑战。
  • 阁楼:象征着人类的追求与迷失。
  • 山门:象征着觉醒与回归,代表着通向更高境界的路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阁中未觉高低在”中的“高低”指的是什么?

    • A. 建筑的高度
    • B. 生活的境遇
    • C. 自然的差异
    • D. 诗的意境
    • 答案:B
  2. 诗人通过“下到山门始是高”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尊重
    • B. 生活的觉醒
    • C. 建筑的美丽
    • D. 诗歌的高雅
    • 答案:B
  3.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哀怨
    • C. 领悟
    • D. 欢快
    • 答案:C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词 青阳驿会刘伯声夜话 书寺中所见四首 其三 赠吴孟求承议二首 其一 庭草 晚饭宝应 瓜洲谢李德载寄蜂儿木瓜笔 送丁秀才侍竹之邕州 舟行即事二首 望龟山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开口见喉咙 包含霅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燋的词语有哪些 匸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原因与结果 示字旁的字 迷花眼笑 抓头挖耳 两极 群儿 甘字旁的字 省油灯 背城借一 包含新的词语有哪些 铁线 绞丝旁的字 遏渐防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