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0:55
长诵悬崖置屋牢,此诗此阁晚相遭。阁中未觉高低在,下到山门始是高。
在高悬的崖壁上,建有一座牢房,吟诵着这首诗,才在傍晚时分与这座阁楼相遇。在阁楼中并没有感受到高低的差别,直到走到山门下,才真正意识到这里的高度。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佛教寺庙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建筑的感悟,可能与当时的宗教文化背景相关。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民生生活。诗风简练,富有画面感,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
这首诗作于杨万里游览奉圣寺时,表达了他在高阁中与自然互动的感受。诗中体现了对自然和建筑的反思,可能暗示着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高阁与悬崖的关系,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诗人在阁楼中吟诵,未能觉察到高度的差异,这一情境体现了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局限性与无知。直到走出阁楼,抵达山门,才恍然意识到身处的高度,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地理上的高低差异,也引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中所描绘的阁楼,并非单纯的建筑,而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的迷失与觉醒。阁楼的高耸与悬崖的险峻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深度。
此外,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在意境上更加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映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知,通过对高低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悟与哲理的探讨。诗歌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我反思的呼唤。
诗中“阁中未觉高低在”中的“高低”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下到山门始是高”表达了什么?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