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5:35
法曲(遍第二)
作者: 曹勋 〔宋代〕
向虚靖晨起。朝元意达,冲漠怡怡。三天澄映,九光霁碧,如有鹤舞鸾飞。泛空际。瑶室明辉。动与真期。至理常寂,户庭无远,欣欣端比。侍宴日在瑶池。师友多闲,抱琴沽酒度曲,笑采华芝。九节倚筇时。何须钓月眠石,寻觅占渊静逸。乐修持。淡然灵府泳真谛。怡养丹光里。春已收功,自育火枣交梨。
清晨,我在宁静的环境中起床,心中朝向理想的状态,心情舒畅。三天的光辉清晰映照,九光的明净如碧空,仿佛有仙鹤在空中翩翩起舞。在这空旷的天空中,瑶室散发着明亮的光辉,与真实的意境交融。至理常在寂静中,庭院没有遥远的烦恼,欣然自得。宴会的日子在瑶池上,师友们都很闲适,抱着琴,喝着酒,笑谈着采摘的华芝。九节筇杆倚靠在一旁,何必费心钓月或在石上安眠,去追寻那片刻的宁静。乐于修身养性,淡然于灵府中畅游真谛。怡然自得于丹光之中,春已结束修行,自然结出火枣与梨。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和理想生活的追求,强调修身养性,极具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法曲(遍第二)》创作于曹勋追求道教理想生活的时期,反映了他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法曲(遍第二)》是曹勋的一首富有哲理和自然美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宁静场景,诗人以“向虚靖晨起”开篇,展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氛。诗人的心境在清晨的光辉映照下,愈加明朗。诗中提到的“三天澄映,九光霁碧”,极富诗意,象征着天地的明净与和谐美好。诗人在此环境中,与师友共宴,分享琴酒,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在结构上,诗歌的层次分明,首先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接着转入对宴会的描写,最后回归内心的修持和对真谛的探索。这种从外到内的转变,使得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渐进的深度,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曹勋在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与对仗,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通过描绘“鹤舞鸾飞”的壮丽景象,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向往。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道家的思想精髓。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对内心的反思,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诗词测试:
诗中“九节倚筇”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瑶池”象征着什么?
诗中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曹勋的《法曲(遍第二)》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曹勋更注重内心的修持与和谐,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诗意和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