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0:17
阑干
作者: 韩偓 〔唐代〕
埽花虽恨夜来雨,
把酒却怜晴后寒。
吴质谩言愁得病,
当时犹不凭阑干。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花雨天气的感慨。虽然扫花时恨夜里的雨水,但对晴天后的寒冷又感到怜惜。吴质谎称因愁而生病,实际上当时他仍然不愿意倚靠在栏杆上。
韩偓(约公元820年-约公元870年),唐朝诗人,字延之,号逢源,晚号“月庵”。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于世,擅长描写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
此诗创作于唐朝,正值诗歌繁荣时期,韩偓常常在诗中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这首诗以清新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春景的爱惜与对寒冷天气的无奈。首句“埽花虽恨夜来雨”通过“恨”字表现出对夜雨的怨恨,暗示雨水对花的伤害,传达了对春天的脆弱美的感慨。接下来的“把酒却怜晴后寒”,则将情感从对花的怜惜转向对饮酒时光的珍惜,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感伤。
最后两句中提到的吴质,似乎是在暗示一种自嘲,表达了对生活中忧愁的理解,以及在面对生活的困扰时,依然保持一种倔强的态度。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表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花的怜惜与对寒冷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
B. 吴质
C. 杜甫
D. 白居易
填空题:诗中对雨的态度是(____)。
判断题:诗人对晴天后的寒冷感到怜惜。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