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5:4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5:46:19
粉纭隔窗语,重约蹋青期。
总得相逢处,无非欲去时。
恨深书不尽,宠极意多疑。
惆怅桃源路,惟教梦寐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窗外的轻纱与朋友隔着,轻声细语。我们再一次约定在青翠的草地上相见。然而,无论在哪里相逢,最终都是为了分别。心中恨意深重,却无法用文字尽诉,宠爱到极致反而多了疑虑。对桃源的惆怅,只能在梦中相知。
韩偓,字仲明,号阮亭,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友情与离别的深刻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再相逢的期待和对分别的惆怅,展现了唐代文人对情感细腻的描绘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欲去》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诗的开头用“粉纭隔窗语”描绘了一个温柔的场景,窗外的轻纱似乎遮挡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又让人感受到亲密的交流。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为后文的情感奠定了基础,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重约蹋青期”一句,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期盼重逢的美好愿望,草地的青翠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然而,随之而来的“无非欲去时”却展现了分别的无奈。这种期待与无奈的反差,让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在情感的深入,诗人感叹“恨深书不尽”,显示了他内心的复杂与沉重。尽管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却难以用文字表达,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无奈。而“宠极意多疑”则揭示了在亲密关系中,过于的宠爱反而会引发多余的疑虑,体现了人性中的脆弱与不安。
最后一句“惆怅桃源路,惟教梦寐知”更是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结合在一起,桃源象征着理想世界,而梦中的相知则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整首诗在抒发深切的情感外,也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重逢的期待与分别的苦涩,探讨了亲密关系中的不安与怀疑,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中“粉纭隔窗语”中的“粉纭”指什么?
A. 纸张
B. 轻纱
C. 花瓣
“重约蹋青期”中“青期”指的是什么场景?
A. 春天的草地
B. 秋天的树林
C. 冬天的雪地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世界
C. 商业繁荣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