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2:29
《轮台子(中吕调)》
作者: 柳永
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
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
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鸟。
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
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
念劳生,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叹断梗难停,暮云渐杳。
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
恁驱驱何时是了。
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这一夜在床上睡得好,梦中却被邻居的鸡叫惊醒。
匆忙骑马上路,眼前尽是淡淡的烟雾和枯萎的草丛。
前面的风吹动了铃铛,穿过霜冻的树林渐渐惊动了栖息的鸟儿。
远处的征尘如同往昔,自古以来长安之路总是凄凉。
一路走去又经过荒凉的村落,楚地的天空广阔,天色未明。
想到人生的辛劳,感叹青春年华的珍贵,离别的多而欢聚的少。
叹息那断绝的情缘难以停息,暮云渐渐消散。
但我无奈地消沉,心中的愁苦又能向谁诉说呢?
如此奔波何时才有尽头?
不如返回瑶京,重拾那千金的欢笑。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雪堂,北宋著名词人,擅长填词。其作品情感细腻,多描写离愁别绪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词风婉丽,富有生活气息。
《轮台子》所作年代大约在宋代,正值柳永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之时。诗中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人生无常的忧虑。
《轮台子》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词作,柳永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对比,展现了人生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开篇以“清宵好梦”引入,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然而美好的梦境却被邻鸡的叫声打破,暗示着生活的无常和突如其来的烦恼。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匆匆策马而行,眼前的淡烟与衰草映衬出一种凋零和失落,仿佛预示着他内心的惆怅与无奈。随着风声和鸣珂声的传来,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生灵的惊扰,突显了他心中的不安与惆怅。
长安道的凄凉与孤村的荒凉进一步加重了这种情感。诗人在面对浩瀚的楚天时,感到深深的孤独与迷茫。对于人生的思考,诗人不仅感叹离别的苦痛,更对青春的流逝和欢聚的难得充满了无奈。
最后,诗人以“恁驱驱何时是了”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力,也暗示着对归属感的渴望。整首词通过精妙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柳永对于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表达了柳永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和对归属感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沉。
《轮台子》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邻鸡”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长安道”主要表现了什么?
《轮台子》与《雨霖铃》:两者均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雨霖铃》更侧重于对情感的细腻刻画,而《轮台子》则更多表现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轮台子》与《青玉案》:两者都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青玉案》更强调对理想的追求,而《轮台子》则更多表现现实的无奈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