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3:32
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
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
纵有馀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将憔悴写霜绡。
更凭锦字,字字说情憀。
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
自从我走过百花桥,就孤独地度过清冷的夜晚。
凤羽被和鸳鸯枕,为什么会像这样轻易抛弃?
即使有余香,也像爱情一样,在日夜之间渐渐消散。
我担心她不相信我的容颜会改变,
所以我的憔悴只能用霜色的绡布写出来。
更何况,锦字里每一个字都诉说着我心中的忧伤。
想要识别我的愁苦,只需看看那丁香树,
它的花已渐渐在春天的梢头凋零。
作者介绍:柳永,字耆卿,宋代著名词人,以其词风婉约、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词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常带有个人的情感经历。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可能因个人情感的失落而引发对爱情的深刻思考。诗中的西施形象,与历史上的西施情感交织,寄托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词作。整首词在抒情上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开头的“自从回步百花桥”,带有一种回忆的色彩,仿佛是从美好的过去走向了孤独的现在。接下来的“便独处清宵”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寂,清冷的夜晚与温暖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令人心痛的氛围。
词中“凤衾鸳枕”象征着温馨的爱情,而“何事等闲抛”,则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无奈与伤感。即使有剩下的香气,也似乎比不上过去的甜蜜。诗人将爱情比喻为香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用“恐伊不信芳容改”表达了对爱人信任的渴望与对自己容颜变化的担忧,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复杂性。最后一句“渐结尽春梢”,以丁香树的凋零来象征爱情的结束,给整首词带来了悲伤的结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法释怀的忧伤,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失去后的惋惜和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凤衾鸳枕”象征什么?
诗人用哪种植物象征愁苦?
“纵有馀香”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