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同郑君瑞出濑溪即事十首》

时间: 2025-05-04 15:57:18

诗句

蔂梩而掩古无讥,何必封崇揭祸机。

到得珠襦金椀出,始知裸葬不为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57:18

同郑君瑞出濑溪即事十首

原文展示

蔂梩而掩古无讥,何必封崇揭祸机。到得珠襦金椀出,始知裸葬不为非。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在古代,没有人对那些被树木掩盖的景象指责什么,何必去抬高那些封闭的事物,揭露其中的祸害呢?等到珠衣金杯出现时,才明白赤身裸葬也并不是不好的事情。

注释

  • 蔂梩(shēn shàn):树木茂盛,遮掩的样子。
  • 古无讥:古代没有人对这种现象进行指责。
  • 封崇:封闭和崇尚,指的是对某些事物的偏爱和崇拜。
  • 珠襦金椀:珠衣和金杯,象征奢华的事物。
  • 裸葬:赤身埋葬,隐喻一种自然和真实的状态。

典故解析

这首诗涉及对古代价值观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比奢华与自然的状态,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追求。裸葬作为一种自然的状态,反映了人对生死的思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景山,号白雨,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独立思考。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此诗表达对当时奢华风气的批判和对真实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对奢华与真实的辩证关系。诗人用“蔂梩而掩”来描绘被树木遮掩的古老景象,似乎在暗示人们对某些事物的忽视与遗忘。接着,他提到“珠襦金椀”的出现,暗示了奢华生活的诱惑。最后,诗人通过“裸葬”这一意象,揭示了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矛盾,呼唤人们对自然和真实的回归。整首诗展现了深刻的哲思,既有对古代的怀念,也有对现代奢华的反思,体现了刘克庄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立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蔂梩而掩古无讥:描绘了古代自然景象的美好,且没有人对其进行批评。
    • 何必封崇揭祸机:质疑那些对奢华事物的崇拜,揭示其中潜在的危害。
    • 到得珠襦金椀出:奢华的事物显现出来。
    • 始知裸葬不为非:意识到自然状态也有其美好之处。
  • 修辞手法

    • 对比:奢华与自然状态的对比,使读者思考两者的价值。
    • 隐喻:通过“裸葬”隐喻真实的状态,反映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 主题思想:诗歌探索真实与虚幻、奢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呼唤人们珍视自然的真实状态。

意象分析

  • 蔂梩:象征自然的包容与美好。
  • 珠襦金椀:象征奢华与虚荣。
  • 裸葬:象征真实、自然的状态,反映人类对生命的理解。

互动学习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珠襦金椀”象征什么? A. 自然美
    B. 奢华生活
    C. 贫穷
    D. 古代文化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裸葬”象征___

  3. 判断题:诗人认为奢华生活是值得追求的。(对/错)

答案

  1. B
  2. 真实的状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阅读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春望》,它们同样探讨了人生命与奢华的关系。
  • 诗词对比:比较刘克庄与秦观的作品,可以发现两者在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上有所不同,刘克庄更倾向于自然的真实,而秦观则关注人际间的情感纠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刘克庄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分析其风格与影响。
  • 《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对古典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嵩山联句 留题淡山岩 凉轩 中弁晚道 杂韵 为吴起凡赠许贞甫南还 题海虞邵氏草花图 觉尘余故人子也,以僧来谒,书此赠之 荆公故宅 中山贡使入朝纪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凵字底的字 包含昼的词语有哪些 丿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包含肩的成语 花木瓜 暑运 甘言好辞 隶字旁的字 疏俗 痛楚彻骨 节储 首字旁的字 玉烛调和 艰难玉成 包含培的词语有哪些 陈平分肉 灵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