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担当山水册》》

时间: 2025-04-29 17:39:45

诗句

一代遗民痛劫灰,闻师陡听笑声哀。

滇边山色俱无那,迸入苍浪泼墨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39:45

原文展示:

题《担当山水册》 苏曼殊 〔近代〕 一代遗民痛劫灰,闻师陡听笑声哀。 滇边山色俱无那,迸入苍浪泼墨来。

白话文翻译:

一代遗民为国家的灭亡感到深深的痛苦,听到老师的笑声却感到悲哀。 云南边境的山色都显得无可奈何,仿佛化作苍茫的墨色泼洒而来。

注释:

  • 遗民:指在国家灭亡后仍然怀念旧朝的人。
  • 劫灰:佛教用语,指灾难后的残迹,这里比喻国家的灭亡。
  • 滇边:指云南边境。
  • 无那:无可奈何。
  • 苍浪:苍茫的水波,这里比喻苍茫的墨色。
  • 泼墨:中国画的一种技法,这里比喻山色的苍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近代诗人、画家,其诗风清新脱俗,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此诗创作于近代,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艺术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曼殊为一幅名为《担当山水册》的画作题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灭亡的痛心,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投入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遗民的视角,抒发了对国家灭亡的深切痛楚。首句“一代遗民痛劫灰”直接表达了遗民的悲痛,而“闻师陡听笑声哀”则通过对比,加深了这种悲痛的情感。后两句“滇边山色俱无那,迸入苍浪泼墨来”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艺术创作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近代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表达了遗民对国家灭亡的痛心。
  • 第二句:通过笑声的哀婉,加深了遗民的悲痛。
  • 第三句:描绘了云南边境山色的无可奈何。
  • 第四句:将山色比作苍茫的墨色,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色比作苍茫的墨色,形象生动。
  • 对比:通过笑声的哀婉与遗民的悲痛形成对比,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遗民对国家灭亡的痛心,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劫灰:象征国家的灭亡。
  • 滇边山色:象征无可奈何的境地。
  • 苍浪泼墨:象征艺术创作的苍茫和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劫灰”比喻什么? A. 国家的灭亡 B. 自然灾害 C. 战争的残迹 D. 艺术的创作 答案:A

  2. 诗中的“苍浪泼墨”比喻什么? A. 山色的苍茫 B. 水波的苍茫 C. 艺术的创作 D. 战争的残迹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曼殊的其他诗作,如《蝶恋花·春暮》等。

诗词对比:

  • 与苏曼殊的其他诗作对比,如《蝶恋花·春暮》,可以发现其诗风的一致性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曼殊诗集》
  • 《中国近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驻目亭 重登斗野亭二首 重登斗野亭二首 正月二十八日夜大雪 张公洞 玉簪花一名鹭鸶 易帅守 听莺阁 题云海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皇的词语有哪些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不倾之地 肀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忍俊不住 臣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侵晩 转悲为喜 黽字旁的字 岁结尾的成语 他俩 遇事风生 拔帜易帜 着手回春 亢极之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