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雁字和彭禹峰先生韵 其三》

时间: 2025-04-24 12:23:06

诗句

翩翩锦字向谁搓,斜抱云和月已过。

身伴天娥垂玉袖,音惊越地起吴歌。

珊瑚枕上传幽梦,翡翠楼中点绛罗。

不逐黄鹂啼绿柳,故来人世断肠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23:06

原文展示:

翩翩锦字向谁搓,
斜抱云和月已过。
身伴天娥垂玉袖,
音惊越地起吴歌。
珊瑚枕上传幽梦,
翡翠楼中点绛罗。
不逐黄鹂啼绿柳,
故来人世断肠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轻盈优雅的场景,像是锦字般的翩翩舞动,不知向谁倾诉。云和月已经悄然离去,身边伴着天上的仙女,轻轻垂下玉袖。音乐声震动了越地,唤起了吴地的歌声。夜晚在珊瑚枕上做着幽幽的梦,在翡翠楼中点缀着美丽的红罗。没有追逐那黄鹂在绿柳间的啼鸣,来到人世,更多的是忧伤和断肠的情感。

注释:

逐句解释:

  1. 翩翩锦字向谁搓:形容舞姿轻盈,像是用锦绣的字样在空中飞舞,向谁倾诉呢?
  2. 斜抱云和月已过:云和月正在斜斜地飘过,暗示时光流逝。
  3. 身伴天娥垂玉袖:与天上的仙女为伴,她轻轻垂下玉制的袖子。
  4. 音惊越地起吴歌:音乐声震动了越地,唤起了吴地的歌声。
  5. 珊瑚枕上传幽梦:在珊瑚枕上做着幽幽的梦。
  6. 翡翠楼中点绛罗:在翡翠楼中点缀着美丽的红罗。
  7. 不逐黄鹂啼绿柳:没有去追逐黄鹂在绿柳间的啼鸣。
  8. 故来人世断肠多:来到人世间,更多的是忧伤与断肠的情感。

典故解析:

  • 天娥:通常指天上的美丽仙女,象征着高洁与优雅。
  • 吴歌:指吴地的民歌,体现地方文化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孟坚(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主要以诗歌创作为主,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丽婉约。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学的风格和社会的文化氛围。诗人常常在诗中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世情感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宛如梦境般的场景,诗人通过“翩翩锦字”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周围的景象相互交融。“斜抱云和月已过”,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一种淡淡的失落感。诗中提到的“天娥”与“吴歌”,则将仙境与人间的美好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幻想。

在描写梦境的部分,诗人以“珊瑚枕传幽梦”与“翡翠楼中点绛罗”展现出一种奢华而又梦幻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最后一句“不逐黄鹂啼绿柳,故来人世断肠多”则将情感的基调转向了忧伤,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整首诗在轻盈的表象下,暗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翩翩锦字向谁搓:诗人在此以锦字比喻舞动的姿态,展现出一种轻松与自由,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斜抱云和月已过: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身伴天娥垂玉袖:通过对天上的仙女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神秘与优雅,诗人渴望与之相伴。
  • 音惊越地起吴歌:音乐的震撼感,反映出地方文化的魅力与生命的力量。
  • 珊瑚枕上传幽梦:梦境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的幻想。
  • 翡翠楼中点绛罗:华丽的意象增加了诗的美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不逐黄鹂啼绿柳:此句中“黄鹂”和“绿柳”象征着自然的美好,诗人选择不去追逐,反映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接受。
  • 故来人世断肠多:这句点明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人生的苦楚与难以割舍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舞姿比作“锦字”,形象生动。
  • 拟人:音乐声“音惊”,赋予无生命的声音以生命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苦楚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美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锦字:象征着美好与华丽,展现出诗人的优雅情感。
  2. 云和月:代表自然的流逝与无常,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
  3. 天娥: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与纯洁。
  4. 吴歌:体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5. 珊瑚枕:象征着梦的温柔与美好。
  6. 翡翠楼:代表奢华生活的向往。
  7. 黄鹂与绿柳:自然美的象征,传递出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吴孟坚
    C. 杜甫
    D. 白居易

  2. “翩翩锦字”中的“锦字”主要指什么?
    A. 诗歌
    B. 舞蹈
    C. 织物
    D. 自然景物

  3. “身伴天娥垂玉袖”中的“天娥”指的是?
    A. 人间女子
    B. 天上的仙女
    C. 自然现象
    D. 一种乐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 李煜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吴孟坚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李白则更具豪放与洒脱。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但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词选》 - 选编与评论
  2. 《古典诗词鉴赏》 - 解析与理解
  3. 《吴孟坚诗文集》 - 作品与生平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婆罗门六首 其二 婆罗门引(四有八日谢太后庆七十) 婆罗门六首 其一 婆罗门引(郭清华席上为放琴客而新有所盼,赋以见喜) 婆罗门引 五日 婆罗门引 寿大智先生 婆罗门引 送李士元之荆南提刑经历 婆罗门引 辛卯中秋望月 婆罗门引(用韵答傅先之时傅宰龙泉归) 婆罗门引 忆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掷的成语 攀援 微言大谊 龄齿 车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毛手毛脚 与世偃仰 肉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秦余望 倒贩 幽愤 提土旁的字 不痛不痒 毁不灭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