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4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43:29
灰堆相传始皇焚书处 其一
作者:祁寯藻 〔清代〕
硎谷知何处,灰堆尚有灰。
六经终不灭,一炬竟先灾。
惨澹阴符出,苍茫赤帝来。
至今原上草,秋烧满荒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遗址,起初是始皇焚书的地方,现在只剩下灰烬。尽管古代经典《六经》不会真正消失,但却在焚烧中遭受了灾难。阴符的惨淡景象让人感到凄凉,而苍茫的赤帝也在此地降临。如今,原野上的草在秋天的焚烧下,依然生长在荒废的台地上。
作者介绍:祁寯藻,清代诗人,字梦阮,号龙洲,擅长诗词,风格受到古典文学影响,作品多关注历史、自然及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中国历史上对古典文化的重视与思考时期,反映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书籍和文化传承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对始皇焚书遗址的描绘,表达了对文化毁灭的深切忧虑。起首以“硎谷知何处”引入,传达出对历史遗址的迷茫与探索。灰烬的存在不仅是焚书的后果,也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消逝。接着提到“六经终不灭”,强调即使经历了焚烧,古典文献的精神依然存在。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之后“惨澹阴符出,苍茫赤帝来”通过阴符与赤帝的意象,传达出历史的沉重与悲惨,暗示着在文化消亡背后,依旧有更大的力量在运作。最后以“至今原上草,秋烧满荒台”结尾,显示出自然的顽强生命力与历史的无情,诗人在此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隐喻等手法,通过灰烬与经典的对比,表现了文化与历史的关系。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对历史悲剧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古代智慧的敬仰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忧虑。
诗词测试:
灰堆在诗中象征什么?
“六经终不灭”表达了什么思想?
诗中提到的“赤帝”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