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5:42
留题毗山松风竹月亭
作者: 杨维桢
荡舟北郭外,华表见新亭。
水作游龙势,山为偃月形。
怪松蟠水赤,高竹上山青。
一束生刍意,千秋地下灵。
在北郭的水面上荡舟,远远地看到华表旁的新亭。
水流的形势像游动的龙,山峦的轮廓像一个倒卧的月亮。
奇特的松树盘绕在赤色的水边,高耸的竹子在青色的山上。
一缕生机勃勃的草意,流传千秋的灵性在大地之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山水而著名。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该诗是在作者游览毗山时的即兴之作,旨在表达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元代文人对山水的崇敬与归依。
《留题毗山松风竹月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视角。诗的开篇便以“荡舟北郭外”引入,瞬间把读者带入一个悠闲自在的游览场景,接着通过“华表见新亭”传达出一种新颖的美感。诗中水与山的结合,似游龙的水势与偃月的山形,形成了极具动感和静谧的对比,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奇松与高竹的描写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松的怪异与竹的挺拔,分别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与深刻理解。在“生刍意”和“千秋地下灵”的结尾,诗人通过草的生意与历史的厚重,暗示了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永恒,给人以沉思的空间。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流畅,意象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元代诗人游山玩水、寄情于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哲理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华表”是什么?
A. 一种建筑标志
B. 一种植物
C. 一种乐器
“水作游龙势”中的“游龙”用来比喻什么?
A. 水流的形态
B. 船的形状
C. 山的轮廓
诗中“千秋地下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命的绝望
B. 对历史的思考
C. 对自然的疏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表现出宁静的生活情趣,但更侧重于孤寂的情感,而杨维桢的作品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出一种游赏与思考的结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