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桂轩辞二章 其一》

时间: 2025-05-02 20:46:23

诗句

桂树丛生兮轩之阳。

沐雨露兮含风霜。

王孙不归兮春草歇而不芳。

轩中之人兮寿而康。

折琼枝以为佩兮餐金粟以为粮。

轩中之乐兮乐无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6:23

原文展示:

桂树丛生兮轩之阳。
沐雨露兮含风霜。
王孙不归兮春草歇而不芳。
轩中之人兮寿而康。
折琼枝以为佩兮餐金粟以为粮。
轩中之乐兮乐无央。

白话文翻译:

桂树繁茂生长在轩的阳光下,
沐浴着雨露,承受着风霜。
王孙不归,春天的草儿也因此凋谢不再芬芳。
轩中的人们,健康长寿。
折下一枝香桂作为佩饰,
用金色的米粒作为粮食。
在轩中享受的快乐,真是无穷无尽。

注释:

  • 桂树:桂花树,象征高洁和美好。
  • :指高楼或凉亭,通常是享受优雅生活的地方。
  •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这里指代远行的人。
  • 春草歇而不芳:春草枯萎而不再芬芳,暗示离别的伤感。
  • 琼枝:指美好的桂枝,象征珍贵的事物。
  • 金粟:指金色的米粒,形容粮食的珍贵。

典故解析:

“王孙不归”可引申为对游子归来的期待与思念,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表达离别的情感。桂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长寿与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仲翔,号天池,江西人。以诗词、书法著称,作品风格清新,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桂轩辞》系列诗作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在当时社会背景中,诗人可能感受到对生活的追求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桂树的生长和轩中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情的思念。诗中“王孙不归”的句子,点出离别的痛苦,而“轩中之人兮寿而康”则转向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通过对比,诗人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期待。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在形式上,诗词结构严谨,韵律和谐,展现了杨维桢深厚的文学功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桂树丛生兮轩之阳: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桂树,营造出一种温暖的环境。
  2. 沐雨露兮含风霜:强调自然的滋养与考验,暗示生活的不易。
  3. 王孙不归兮春草歇而不芳:表达了对离去者的思念与春天的凋谢,情感上有一种失落感。
  4. 轩中之人兮寿而康:转向积极面,强调生活的美好与健康。
  5. 折琼枝以为佩:象征珍贵的事物,表达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6. 餐金粟以为粮:强调丰收与富足,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满足感。
  7. 轩中之乐兮乐无央:表现轩中生活的愉悦,乐趣无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树、雨露等自然材料比作生命的滋养。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诗意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思念,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树:象征高洁的理想与品格。
  • :代表安逸的生活环境。
  • 雨露与风霜:象征生活中的滋养与考验。
  • 王孙:象征离去与思念的情感。
  • 琼枝与金粟:象征珍贵与富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孙”指的是谁? A. 贵族子弟
    B. 农民
    C. 商人
    D. 学者

  2. “轩中之乐兮乐无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快乐无穷
    C. 忧伤
    D. 寂寞

  3. 桂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洁与理想
    C. 友情
    D. 离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下独酌》 - 李白
  •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桂轩辞》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李白的诗更突出孤独与自由,而杨维桢的诗则强调生活的乐趣与期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泊烽火矶 得少顺风又值小雨二首 秋夜对雨 寄周堂长 庐山中即事二首 烟霞洞 曲水亭 芜湖 寄韩玉玙二首 过银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掌远跖 榷巧 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独拍无声 乚字旁的字 层朋 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失足落水 行尸走肉 牙字旁的字 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单人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手胼足胝 沾污 韦字旁的字 姊弟 曼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