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

时间: 2025-05-04 07:26:38

诗句

吕钓渭水滨,说筑傅岩野。

虽曰古盛时,得士盖亦寡。

天将启治乱,人才有用舍。

向非万牛力,孰与成大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26:38

原文展示:

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吕钓渭水滨,说筑傅岩野。
虽曰古盛时,得士盖亦寡。
天将启治乱,人才有用舍。
向非万牛力,孰与成大厦?

白话文翻译:

在渭水滨边,吕洞宾在钓鱼,谈论的是傅岩的建设。虽然说古代是盛世,但能够成就事业的人实在是稀少。天将要开启治乱,人才的使用与去留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万牛的力量,谁能建成大厦呢?

注释:

  • 吕钓:指吕洞宾,是道教八仙之一,象征高洁和不屈。
  • 渭水:渭河,流经陕西,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河流。
  • 傅岩:古地名,可能指代某种理想的政治或社会状态。
  • 得士:得到有才之士。
  • 天将启治乱:指天意将要开启治乱之别,形势将要变化。
  • 万牛力:比喻强大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多反映家国情怀,对历史有深刻的思考。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自然与人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陆游心系国事,诗中反映了他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社会局势的忧虑。

诗歌鉴赏:

陆游的这首《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展现了诗人在渭水边的沉思与感慨。诗中以吕洞宾钓鱼的形象,寓意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生活,然而随即转入对古盛时的反思,强调虽然古代有盛世,但真正能够成就事业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在“天将启治乱,人才有用舍”一句中,陆游揭示了社会动荡即将来临的预感,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向非万牛力,孰与成大厦”,他以强大的力量和成就大事业的必要性为结尾,暗示着在乱世中,只有具备非凡力量的人才能建立伟大的事业。

全诗简洁而富有哲理,既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又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和担忧,体现了陆游深厚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吕钓渭水滨:描绘一个悠闲的场景,吕洞宾在渭水边钓鱼,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2. 说筑傅岩野:谈论着理想的社会建设,傅岩作为理想之地的象征,表达对社会建设的期盼。
  3. 虽曰古盛时,得士盖亦寡:尽管古代有盛世,但真正有才华的人却稀少,反映出人才能量的不足。
  4. 天将启治乱,人才有用舍:暗示社会将要面临巨变,人才的去留将显得尤为重要。
  5. 向非万牛力,孰与成大厦:强调力量的重要性,只有强大的力量才能支撑起伟大的事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万牛力”比作强大的力量,形象地表达出成就大事业的必要条件。
  • 对仗:句式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才的重要性的强调,反映了陆游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忧虑与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渭水:象征着历史与沧桑,暗示了诗人对往昔的回望。
  • 吕洞宾:代表着理想的生活状态和道德追求。
  • 大厦:象征着事业的成就,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吕钓渭水滨中的“吕”指的是谁?

    • A. 吕洞宾
    • B. 吕布
    • C. 吕思勉
    • D. 吕蒙
  2. 诗中提到的“万牛力”比喻什么?

    • A. 国家力量
    • B. 个人能力
    • C. 人才的重要性
    • D. 经济实力
  3. 诗人对古盛时的态度是什么?

    • A. 赞美
    • B. 反思
    • C. 忽视
    • D. 批评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渴望,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传达了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文阅读与欣赏》

相关查询

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 竹枝词(九首) 竹枝歌三首 其一 洞庭舟中赋时至治二年二月 竹枝歌六首寄胡定安 其二 竹枝 竹枝词十八首 其十三 竹枝歌 其二 竹枝词十二首 其十一 竹枝词和歌韵自扈跸上都自沙岭至滦京所作 其一 竹枝歌三首 其三 洞庭舟中赋时至治二年二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还年驻色 雏鹰展翅 隹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背匠 条籍 青黄未接 青字旁的字 逊辞 斤车御史 娼馆 游泳 秤薪而爨 馬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