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5:34
阮郎归去,怅浓春瞥逝。缥缈仙源路无际。剩年年寒食如墨春阴,吹碎雨点点替人弹泪。一枝和梦寄。试问情深,潭水泠泠浅还未。懒更赋题红,爇瓣心香,怕唤起吟魂憔悴。倘暗里有时蝶飞来,便稳抱花须,也和愁睡。
阮郎已归去,令人怅惘春光匆匆逝去。缥缈的仙源之路无边无际。剩下每年的寒食节,仿佛如墨般的春阴,随着雨点纷纷落下,替人弹奏心中的泪水。一枝寄托着梦想的花朵,试问情意有多深,潭水清澈却又浅薄;懒得再为红花赋诗,点燃心香,生怕唤醒那吟咏的魂魄变得憔悴。如果在暗处偶尔有蝴蝶飞来,就静静地抱住花瓣,也与愁苦相伴入睡。
戴延介(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对人生和友谊的思考。
此诗写于戴延介与亡友吴竹虚之间的情感寄托,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借助春阴、寒食等意象,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洞仙歌》通过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首句“阮郎归去,怅浓春瞥逝”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春天一去不复返的惋惜。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运用了“缥缈仙源”和“寒食如墨”等意象,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缅怀。
全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渗透着浓浓的情感。尤其是“吹碎雨点点替人弹泪”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思念,仿佛雨点也是在为他的情感而流淌。此外,诗中提到的“潭水泠泠浅还未”,更是将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色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清晰的情感流动。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细腻的描绘中逐渐升华,最终以“倘暗里有时蝶飞来,便稳抱花须,也和愁睡”收尾,更显得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的渴望。整体上,诗歌结合了对生命的哲思和对友情的深情,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哀伤的画面。
整首诗以怀念友人和对春天的感慨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切思考,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阮郎归去,怅浓春瞥逝”中的“阮郎”指的是: A. 乐器演奏者 B. 诗人 C. 春天
诗中提到的“寒食”指的是: A. 一种食物 B. 祭祀的节日 C. 春天的节气
“潭水泠泠浅还未”中的潭水象征: A. 深厚的情感 B. 浅薄的友情 C. 清澈的思念
戴延介《洞仙歌》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思索。但戴延介的诗更侧重于友谊的感怀,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爱人离去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