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5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55:54
洞仙歌·夏晓
作者:黄之隽〔清代〕
一泓晓气,冒庭柯之上。
露泣风啼发秋想。
月痕如淡扫,半靥窥人,
怜欲别,末忍凄然独往。
凭栏还独自,何处骚骚,
翠竹迎凉递乾响,
料此际人家,静掩碧窗,
才寻梦双眠罗帐。
天遣我多情不成眠,
把一卷閒愁藕花边唱。
一汪清晨的气息,弥漫在庭院的树梢上。
露珠在风中滴落,令人产生秋天的思绪。
月光如轻轻扫过,半边脸庞似乎在窥视着我,
怜惜要分别,怎忍心独自凄然离去。
凭栏而立,仍旧孤独,何处传来阵阵声响,
翠竹在迎接凉风,发出清脆的响声。
想必此时人家的窗户,静静地关上,
我才在梦中和你同眠于罗帐之下。
天意让我多情,却无法安然入睡,
只好把这卷闲愁,轻声唱出藕花的边缘。
作者介绍:黄之隽,生平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受到后人的喜爱,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处于多情的年纪,生活中充满对自然的感悟和对情感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夏晨的宁静与忧伤,传达出诗人的情感纠葛。
《洞仙歌·夏晓》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清晨的宁静与内心的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全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清晨的气息、露珠、月痕、翠竹等元素,勾勒出一个清新而又略显凄凉的夏日早晨。诗人在描述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对于离别的惆怅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怜欲别,末忍凄然独往”,展现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不舍,情感细腻而真挚。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凭栏而立,听着竹林的声音,想象着人家的静谧,生动地描绘出一种孤独的思念。“天遣我多情不成眠”,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无奈与焦虑,深刻地反映了夏日晨曦下的情感纠结与闲愁。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深情眷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清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情感的思考以及对离别的惆怅,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夏晨的自然景色,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露泣风啼”指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诗人对即将离别的情感表现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黄之隽的《洞仙歌·夏晓》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但前者更侧重于女性情感的细腻,而后者则通过自然的描写传达出复杂的情感交织。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