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3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32:02
满耳萧骚梦不成,残云凉月夜凄清。
等闲吹落长林叶,杂入千家捣练声。
耳边满是萧条的声音,梦中无法成形。
残云和凉月映照着夜晚的清冷。
轻轻的秋风吹落了长林中的树叶,
飘散到千家万户中,传来捣练的声响。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凉月”与“残云”结合,常常用于描写秋天的凄清景象,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吴若华,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受儒家文化影响深厚。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本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可能在某个深秋的夜晚,感受到孤寂与凄凉的氛围,从而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夜的清冷和萧条。开头两句“满耳萧骚梦不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仿佛在说,尽管周围环境暗示着生命的流逝,但自己却无法在梦中寻找到任何慰藉。接下来的“残云凉月夜凄清”,进一步渲染了夜的清冷,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气氛。
“等闲吹落长林叶,杂入千家捣练声”则描绘了秋风的轻盈与无情,树叶随风飘落,像是时光的流逝,被卷入千家万户的生活中。这里的“捣练声”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暗示着生活的琐碎与忙碌,与前面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
全诗色彩冷淡,情感深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凄清之美。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思考,情感中夹杂着孤寂与对生活的不安。
“满耳萧骚梦不成”中的“萧骚”指的是什么情感?
本诗中,凉月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杂入千家捣练声”中所指的“捣练声”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