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4:58
奉和重适阳关
作者: 李昶 〔南北朝〕
衔悲向玉关,垂泪上瑶台。
舞阁悬新网,歌梁积故埃。
紫庭生绿草,丹墀染碧苔。
金扉昼常掩,珠帘夜暗开。
方池含水思,芳树结风哀。
行雨归将绝,朝云去不回。
独有西陵上,松声薄暮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哀愁的深刻感受。诗人悲伤地朝着玉关方向而去,眼泪在瑶台上轻轻滑落。舞阁上新挂的网子,似乎在捕捉遥远的思念,而歌梁上积聚的尘埃则是过去的回忆。紫色的庭院里长出了绿草,丹色的台阶上染上了碧绿的苔藓。白天金色的大门常常紧闭,夜晚珠帘却在黑暗中轻轻开启。池水中流淌着思念,芳香的树木在风中低声哀号。细雨将要停歇,而朝霞似乎也不再回返。唯有西陵上的松树,在暮色中发出微弱的声响。
本诗中提到的“玉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关隘,常被用作离别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瑶台”则来源于古代传说,常被用来描绘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反映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李昶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以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著称。李昶的诗歌在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之间,往往有着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诗人重游阳关之际,表现了他对离别的感伤和对故乡的眷恋。阳关作为古代重要的关隘,象征着出征和离别,诗人在此情境中,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奉和重适阳关》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开篇的“衔悲向玉关”便直接引入了离别的主题,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氛围。诗中的每一句都渗透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舞阁悬新网,歌梁积故埃”一句,通过对舞阁和歌梁的描绘,展现了过去盛世的繁华与现今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伤。诗人用“紫庭生绿草,丹墀染碧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抒发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向往。
“金扉昼常掩,珠帘夜暗开”则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孤单的生活场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后面的意象如“方池含水思,芳树结风哀”更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悲伤和思念。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独有西陵上,松声薄暮来”收尾,松声的低吟似乎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回响,令人感慨万千。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风貌,还通过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人对自然、对时光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与对过往的怀念。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自然的感悟。
诗中“衔悲向玉关”中的“玉关”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个重要的历史关隘
C. 一座山
D. 一种花
“舞阁悬新网”中的“新网”象征:
A. 过去的回忆
B. 新的希望
C. 失去的爱
D. 美好的未来
诗中提到的“松声”主要表现了:
A. 欢乐
B. 孤独
C. 忧伤
D. 平静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奉和重适阳关》这首古诗,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资源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