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4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42:20
题开元寺
作者: 朱庆馀 〔唐代〕
西入山门十里程,
粉墙书字甚分明。
萧帝坏陵深虎迹,
广师遗院闭松声。
长廊画剥僧形影,
石壁尘昏客姓名。
何必更将空色遣,
眼前人事是浮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开元寺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从山门进入寺庙的路途,十里之遥的旅程中,粉墙上的字迹清晰可见。接着提到萧帝的冢以及深邃的虎痕,这里暗含历史的沧桑。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寺庙内的长廊及石壁,长廊上画有僧人的影像,石壁上则覆盖着尘埃,上面是过客的名字。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认为眼前的事物才是真实的浮生,而不必追求虚无的空色。
作者介绍:朱庆馀,唐代诗人,生平资料不多,但他的作品在唐诗中占有一席之地,擅长描写山水和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在游览开元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历史和人事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写开元寺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以“西入山门十里程”引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下来的描写则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萧帝的坏陵和虎迹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消逝,而寺院中的松声与长廊则是宁静与和谐的体现。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世的浮华。
最后一句“眼前人事是浮生”尤为深刻,强调了人应珍惜眼前的生活,而不应过于追求虚幻的东西。这种人生哲学在唐诗中并不少见,但朱庆馀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眼前生活的珍惜,强调了生存的真实和重要。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萧帝”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浮生”主要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